市西六十年慶簡記

 

上週接到汝龍的電話長談後,隨即參加了以他為版主的網站﹐有緣與各位已入此網站的學友們聯絡。與各位中,別後最短的也有25年,最長的超過50年,可嘆時間如飛﹐在歷史的星空下, 人類不過塵埃。看到網頁中各位的福相或玉照﹐有的已與當時大不相同。 為了便於認出本人,茲附上在56年高中以及今年(06)的相片各一張, 以便識別。

 

2004年滿65歲退休後,每年春或(和)秋返滬﹐這次返滬兩月余,一半時間在國內各處旅遊。9月底抵滬,10月5日即逢市西六十年校慶紀念,因資料都留在滬﹐且各位也都有信息來源﹐此處僅簡述而不擬浪費各位過多時間。如不當處也請 feel free to comment.

 

慶典訂于9:30開始,本人于9:20在門前下車,歡慶的氣氛即涌入眼前。雖說不上車水馬龍, 卻也有兩輛轎車被人群堵在入口處等待到後院泊車。 從街上到前操場人頭濟濟,校友們從年輕到年長得都有,看似長者居多。不但三五成群,也不乏是十幾二十人圍圈歡談的。 大門左側近傳達室有個管樂隊, 但未在演奏, 我問他們為何不奏﹖一個孩子回答說要聽上面指令,在重要來賓到來時才奏可見校領導很是體貼小演員們的體力。聽說﹐市西管樂隊在上海中學當中小有名氣,還數次出國演奏

穿過人群﹐從傳家樓[就是我們念書時那唯一的(主)樓的邊上擠入後操場﹐只見很多小攤供校友按年級報到﹐購買北京校友會編的兩本紀念冊,或是定購午餐盒飯﹐等等。報到後即去後面一棟新樓(大概十多年前蓋的)命名為“力行樓”的八樓禮堂主會場參加慶典。按我記憶,此處本是一師付小的一棟樓﹐這棟樓還是我們在初中入學後不久蓋的。記得初一入學後,看到在後操場近離笆處堆了不少木材,聽說﹐這是一師付小借用市西的操場來堆放的。大概為了便於晾干,木材堆得很高﹐也很整齊,在下面離地處還有些空間。記得那時與汝龍和汝為弟兄一起(還有些其他同學﹐記不得名字了)在課間休息時,還數次鑽入這些空間玩耍。現在想想﹐那是極不安全的,萬一木材倒下,我們這些孩子們要受創了

 

上得八樓禮堂已是幾乎滿座了,幸得國人謙虛﹐前座往往有空﹐便在第三排找到了個座位。國人現與世界接軌很快﹐所以大部份人學美國人,穿着便裝,只有少數人西裝領帶。但也有個別校友穿着極為考究和formal,筆挺的意大利板絲呢三件套頭西裝,上口袋插塊手帕,帶着金表,鑽戒,和金光璨鑭的領帶別針。不知是何方神聖, 很可能是闊老板。

 

在9:45左右, 會前的歌舞表演開始, 由市西學生歌舞團表演。 按學生的水平來講﹐舞蹈跳得不錯。出乎意料的是﹐第一個伴舞的曲子用得是個很熟悉的老歌的主旋律,其歌哥詞該是﹕“太陽下山明天依舊爬上來,花兒謝了明年還是一樣的開。”﹔ 那第三句就不對頭了﹕ “我的青春一去不復返﹐我的青春一去就不復返﹗” 不知當時坐着的那麼些年長校友如何感想﹖

 

歌舞表演後,正場開始,先由顧校長講話,然後是教育局某領導,老師代表﹐學生代表, 和第一屆畢業生,某退休老幹部代表校友講話。講話內容相似﹐,不免都是回顧市西的歷史,成就,和發展。儘管重而又復,當然還是必要的。想來諸位也都了解和理解﹐此處就不再復述。 不過,有一點不理解的是,經濟在近二十年的飛躍猛進確還未能改變那開會講話的

manner and/or efficiency。每位演講者都無例外地照稿宣讀﹐既長又boring。 每位都要復述一套八股式的政治術語。

 

為禮貌起見﹐熬到最後一位講演的中途(此校友代表講得既無聊又長)才就離席去參觀九樓屋頂花園, 這倒搞得不錯。 市西本來就是有’校‘ 無‘園’。在校時﹐在後操場兩側還有些不大的樹木和張把靠椅﹐現在都沒了。虧得這個屋頂花園還有不少樹叢和鮮花和流水。遙望附近新建的大樓景色確還不錯。現在不少大樓都有屋頂花園,這也是近年上海在改善環境中的功勞。還參觀了圖書館﹐教師﹐體育館和食堂﹐條件的確很好。學生上網免費。我還試了一下,不過在US的中文網站都上不了,CNN等英文網站到可以 看完回到會場,北京校友會有數十個校友正在臺上合唱。 環視會場,沒見到任一個本班或本屆看來曾似相識的面孔, 這下可有些着慌了。 趕緊沖下樓去, 到達傳家樓為本屆校友所安排的分會場時已是人去樓空。 恰碰到幾位下幾屆的校友, 如語文老師的錢濤公子錢安坤等 (我在高中時參加組織紅十字會在市西以及校際的活動,所以在外班外屆,甚至外校認識很多同學,算算有上百個)﹐ 匆忙聊了數句, 就趕往中山公園。

 

本屆在中山公園餐廳進行聚餐, 約在11:30開始。 諸位必定都知道, 中山公園本有個簡陋的茶室, 現在坼去, 蓋了個滿華麗的酒家。 價格屬中高檔, 但菜點有些其實難符。 我班(甲班)去了28位, 乙, 丙兩班去了12位, 共開四桌。 乙班去了關漢賢,馮學敬,沙尚之等,還有幾位要待汝為來告知,他雖未參加,學敬一定向他匯報過了。大家歡談別後一切, 杯酉光交錯, 聚餐至兩點, 盛宴不得不散。有詩為證﹕

 

紀念市西六十華誕

 

六十春秋桃李豐,

故友同窗喜重逢。

沉船已過萬重山,

互道珍重情誼誠。

 

(註﹕套用李白詩句, 改輕舟為沉重之舟, 想各位一定明白甚至有體會.)

 

 

附﹕ 56年高中時以及今年(06)的相片, 各位還認得出我嗎﹖ 在高中那張相中, 你們還該看到乙班的粱家鎏和丙班的孫壽康。06年11月照于尖沙嘴﹐各位一定都認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