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2月上旬慶華兄來電話後,
就一直想找個機會去與他會面。
雖說我們同住在大洛杉磯地區,
但開車也得一個多小時。
正好, 我一月四日晚在小台北有個約會,
從小台北到慶華住處僅15分鐘車程。
所以就把兩個約會放在同一天﹐,
這樣 就可少出一次車。
離慶華住處僅幾分鐘車程處,
有個很有名的名勝, 稱HUNTINGTON
LIBRARY, ART COLLECTION, and BOTANIC GARDEN。這裡人都稱其為
我和太座入園後,
離約見時間還早, 所以先去把各個藝術展覽館都看了一遍,
有些以前看過﹐主館在裝修而不開,
所以能在約見時間前都看了一遍。儘管如此匆匆瀏覽一番,
那些稀世珍寶和美輪美奐的歐美油畫精品確也使我們留連忘返。一時五十分許到了門前,
看看時間還早, 所以心定得很。但一過兩點,
就有些着急。 慶華稍遲些來倒不打緊,
怕的是認不出而錯過了。
到底畢業近五十年了, 離最近一次見面的時間也超過三十余年了,
不知各自的變化有多大,
還是把握不大。 看來是耽心得有點多餘了,
想到曹操﹐曹操就到, 二時零五分,
剛進門那位不是慶華還會是誰﹖
同時, 他那邊也叫起我的名字來了。
免不了相互就握手, 致意。儘管都老了,
還是一認就準, 真是唏噓不已。
後來在參觀沙漠植物園時,
慶華還說, 他還記得我說話時的揮手動作,
現在還真是一點兒也沒變。
杭園是加州一個大商人Henry
Edwards Huntington 的故居﹐他于1850年生于紐約。
于1902年移居洛杉磯, 在南加州曾擁有鐵路,
公共事業, 及大片房地產。
他嗜好收集圖書, 特別珍藏大量稀世奇書和繪畫及彫刻藝術品,
並進行和提供他人研究。
自1910年建成第一個收藏館後,于1920完成整個杭園。
其由三個主要部份組成﹕
圖書館, 藝術館和植物園。每年有五十多萬遊客及人數可觀的研究者來研讀他的藏書。
我們(還包括慶華的外孫女)先從正門往北直奔日本園,
因為我太太正在彼處等我們。
不言而喻, 日本園是日本式的庭園,
不再煩敘。 邊上有個中國園正在建中,
由蘇州來的建築師設計。
第一期已近收尾,有兩座花崗石的白玉橋,一個單孔,另一三孔。還有不少太湖石(真的是從太湖底挖出來的)圍繞著一個彎彎曲曲的湖,
計劃要到2010年竣工。 然後我們邊走邊談地穿過澳洲園,亞熱帶植物園,一個不怎樣的荷花池,到了沙漠植物園。
據說,這裡栽植的沙漠植物品種在世界各植物園中是著名的,所以花了不短的時間觀賞。
再者慶華對仙人掌等沙漠植物的花,葉,莖的辨認頗有見識。它們看起來何等相像,要正確區別還真不容易。
我們邊走邊談,談起市西的一些老師及班友和級友。
也回憶起在高中畢業典禮後,我們和李慶華三人的聊天,
以及後來在某種場合還重逢過三兩次。
更說起正在醞釀中的2007年旅游計劃。看來Las
Vegas 和 Grand Canyon 較受歡迎, 時間以8月底到9月中較好,因為不會太熱或太冷
(那裡是沙漠地帶), 且學生旅游潮剛好過去。順便提一筆供各位參考。
還有不少園林要參觀,
如棕櫚樹, 玫瑰園, 及玉蘭樹等。
也有不少話要敘, 時間不容,
也只好留待下次再聚。
僅留合照並舊體詩一首作為留念並與各位學友共賞﹕
五十春秋風和雨,
南加杭園舊話敘。
鬚眉不改當年華,
仙人難辨花葉序。
註譯﹕
畢業五十年後,
我們在南加州的杭廷頓圖書館重逢,
敘舊。
我們看起來老樣子,
就如當年一樣, 前後好比仙人掌的花和葉那樣地相像。
付﹕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