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信息交流
复旦大学数学系62届校友联谊会
============================================================
写在前面
再过三年,就是我们毕业五十周年。随着我们年龄的逐步老化,大规模聚会也愈来愈困难。为了在毕业五十周年聚会中,争取更多同学参加;为了在这次聚会时,给大家提供一些有纪念意义材料或物品;也为了增进同学间的互相了解;我们想先办这个“校友信息交流”,给大家提供一个平台,发表各种不同意见和看法。
郑国莱曾经就毕业五十周年聚会前,是否印一份校友的简单经历一事,征求过一些同学的意见,反应不一。有的积极支持,有的无所谓,有的认为:现在电话诈骗很多,印这种材料,容易被坏人利用。也有同学希望写一点在大学的回忆材料,怎样做比较好?希望大家发表意见。
我们想试着出一期看看,关键是有稿件,另外还要有热心操办的人。本期内容有:扬州-宿迁-徐州聚游活动纪要;赵崇诰写的回忆“在复旦的日子”;“邱家恒简历”给大家提供一个自我介绍的参考;最后介绍一些生活小窍门。
扬州-宿迁-徐州聚游活动纪要
——2009年复旦大学数学系62届学友第9次聚会活动纪实
媚秋扬州师生聚,同窗复旦楚汉晤。在这金秋收获的季节,我们复旦大学数学系62届部分师生揣着再聚抒怀的渴望心绪,于10月22日在扬州拉开了第9次大型聚会的帷幕。这是我届师生继2007年参加母校百年校庆、纪念我届入学50周年的第8次大型聚会暨横店-义乌-杭州聚游活动后的又一次夕阳游活动。聚游时间:10月22日~25日,聚游地点:扬州—宿迁—徐州。参加本次聚游活动的师生来自于海内外与全国各地:有来自广西的我们的老大哥韩松才1人,他已是八十高龄;有来自海外的张有纮、王汝龙与首次参加聚会的王震源等3人;有来自香港的徐元宙1人;有来自广东的汪国强、湖南的周先明、河南的李达仁与安徽的孙性贤等4人;有来自北京的章治本、周本华、方 珊、卢起骏与夏道藏等5人;来自浙江的有董太亨、周列川与初次参加聚会的陈祖柏等3人;主力军当然是在上海的同学,他们是郑国莱、严新梁、鲍佐祥、罗惟德、叶秀明、包复华、丁达夫、秦强、沈纯理、卞国瑞、舒五昌与王婉华等12人;作为东道主的江苏学友,参加的有葛锁网、邱家恒、臧国才、叶耕中、赵崇诰、张如兴、沈仁欣、华俊荣与董大年等9人;还有我们的老师丁伯金、孙芳烈与王能治等3等人,共41位师生。这次聚会,大多数都是与老伴同行,相互照顾,共渡欢乐,有些学友还携带了一些亲友参加,使聚游人数达到了88人。
为了这次聚会,早在2008年7月份,葛锁网、郑国莱、赵崇诰、张如兴和沈仁欣在扬州共商了聚会事宜。会后,大家分头在上海、南京、扬州与多个旅行社和有关院校招待所联系,了解旅行社安排及其报价的情况,并汇总给郑国莱进行比较,最后定下了价格最为便宜的上海中信国际旅行社。为了落实聚会人数和出发时在何地集中、如何集中,郑国莱多次与同学们联系征询意见,直到所有问题都得到落实为止。同学们都能感受到 ,他十分的辛苦。
午饭后,先游览了“双博”馆——扬州历史博物馆和雕版印刷博物馆。在历史博物馆,我们见证了古城扬州2500多年的历史演变和观赏了历朝扬州兴盛的考古文物,特别是亲鉴了镇馆之宝——梅瓶(全世界仅有3只,另外两只在北京故宫博物馆和巴黎卢浮宫);在雕版印刷博物馆,通过两位大师的讲解和实物展示再现了古代雕版印刷的全过程。
参观完“双博”馆,时间已是下午3点30分。我们立即赶往老城区游览“双东”街。导游先带我们游览了清末民初的盐商住宅——汪氏小苑。汪氏小苑的住宅分东、中、西三路,前后分三进,左右两厢对称,院内木雕、砖雕、石雕巧妙运用,颇具徽雕艺术风格又独具个性,其门楣、石额、匾额、楹联题字均显现多种书法风格,文化内涵深厚。由于时间关系,又得顾及老年旅行团的特点,考虑到随后还要见识“双东”老式街巷,故而汪氏小苑只能匆匆一游。出汪氏小苑,走曲折巷道,经交涉大家绕道看了附近的江泽民旧居,随后再深入“双东”街区,其重头戏应为逛东关街(可看到多家盐商住宅、老字号商店、扬州特色工艺产品),再穿小巷(“双东”街有108条小巷,名称怪异,曲折幽深,能见到古城的民间风情)观东关古渡(江泽民陪希拉克游览之地)和东城门遗址(保存完好,最近还恢复了城门楼),然因不少年老团员显现疲累迹象,加上天色渐暗,已难以细细游赏品味,大家也只好走马观花了,这实在是无奈的遗憾。游罢“双东”街,便乘车开往东方美味酒店用餐。
当天下午,东道主葛锁网学友专程从宿迁驱车直赴扬州东方美味酒店,特地赶来会见远道而来的老师、同学。傍晚,当我们的旅游车开到东方美味酒店时,就见葛锁网学友在酒店门口迎候大家,热烈欢迎我届师生前来参加本次聚游活动。晚餐后,师生们在餐厅召开了由汪国强学友在青岛聚游期间提议、开创并一直延续至今的聊天会。聊天会上,大致谈了以下内容:回顾了我届学友联谊会的成长、发展过程,我届校友是复旦大学数学系历届毕业班中活动最多、联系最好的一届,成为复旦校友会活动中一面光辉夺目的旗帜。大家一致认为,毕业后的近50年,我们之所以能够举办9次全国性大型聚会、数十次中小型聚会,郑国莱秘书长功不可没,我们应该给他颁发“功勋章”。谈到以后活动,同学们都有将聚会办下去的愿望,但由于年龄偏大,如何再聚会?同学们提出了赴黄山周边、观上海“世博”、再重游北京、去天台山农家乐休闲等许多方案,但会上难以确定,大家一致同意再委托郑国莱学友继续广泛征求意见、汇总各种方案,待在适当时候向广大师生告示,供大家选择认定。至于今后的活动费用,大多主张应从“ZZ”制转向“AA”制。会上,扬州同学还介绍了扬州的9个全国之最和扬州的9大知名特产,以便在第2天的旅游中更好地欣赏旅游景点,购买土特产,了解扬州。
瘦西湖容南方之秀和北方之雄。近年来,景区又扩大了5倍,我们自然以游老景区为主。一路走来,长堤春柳、徐园、小金山、钓鱼台、五亭桥、白塔以及二十四桥等名园胜迹,俨然一幅次第展开的国画长卷。我们沉醉在亭台楼阁、奇花异草与游人游船如织的美景中。加上沿途中,导游和扬州同学生动介绍了各景点的令人陶醉的故事和传说,又给瘦西湖添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同学们都说游瘦西湖不枉此行,弥补了昨天游“双东”的遗憾。游完老景区,由于时间很充裕,部分同学有的步行,有的乘游览车,游览了新景区万花园的石壁流淙、锦泉花屿等部分景点。
中午,在格林大酒店用餐。餐毕,游晚清第一园—何园。何园是晚清建筑艺术成就最高的私家园林。在参观中,我们亲眼目睹了何园独占了中国造园艺术的四个第一,即:复道回廊(它是现代立交桥的雏形);移步换景的花窗带(一窗一景);“湖上春秋”水心亭(戏台搭在水中,提高声响效果);片石三房(白天在叠石的映射下在水中显出人造月亮)。游览中,不少师生紧紧地跟着导游行进,兴致勃勃地听着导游的讲解,也有许多团员抓紧空隙时间拍照留念,游赏完毕,大家均有值得一游之感。出何园,我们便结束了在扬州的旅程,接着就驱车直赴宿迁。
4小时后,我们到达宿迁,晚餐就餐于楚都食府。餐后,我们驱车至宿迁中心大酒店就宿。葛锁网学友、缪铨生学长及其院办人士先前到达酒店,他们早已迎候多时,当即与下车的师生一一握手表示欢迎。师生们一进酒店客房,就看到了桌上摆放着的水果和宿迁学院院办的欢迎信。晚上,葛锁网、缪铨生与院办同志还来到每个房间一一问候师生,并送来了新版通讯录和馈赠的保健项链。东道主的热情好客使师生们深受感动。
24日晨,首游项王故里。我们参观了项王一生战斗的历程展,项王的习武场地和虞姬的陈列室,使人联想到了名段“霸王别姬”,令人不胜感叹。院落里的一颗五千年的槐树又使我们大饱了眼福。接着,我们来到宿迁学院。首先在现代化的图书馆前集体合影,然后开会。先由宿迁学院副院长—我们的学长缪铨生教授介绍了学校的概况,接着放映纪录片,详细介绍了学校7年来发展的情况,从2002年建校起,现已建成了学校环境优美、设施先进、学风浓郁、学科齐全的一所万人大学。最后,葛锁网扼要介绍了短短7年时间内学校所取得骄人成绩是江苏省高等教育体制创新的产物,开创了“省市共建、八校联建、合作办学、公办民营”的“教育特区”。在办学体制、办学模式、运行机制和投资体制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发挥了公办和民办的双重优势,保证了办学的高起点、高标准和高质量,走出了一条经济欠发达地区举办高等院校的新路子。然后,葛锁网还一一回答了董大亨、鲍佐祥、李达仁、周先明等同学提出的在办学理念、创新体制、经费来源和文凭发放等具体问题。同学们知道,葛锁网在1998年来扬州后,在副总理李岚清领导下,把6所扬州高校合并成扬州大学。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结构调整、改革创新,现在的扬州大学已今非昔比,排名跃升到中国高校的第57位,成为高教改革的排头兵。4年后,葛锁网又受命来到“一穷二白”的宿迁学院并取得骄人成绩,这是葛锁网同学牢牢掌握科学发展观、思想解放、不断创新的结果。他是我们师生的骄傲,也是大家学习的榜样。我们现在虽然老无所为,但日后尽绵薄之力、积极宣传宿迁学院是可以做到的。
会后,我们参观了校园。校园占地面积由建校初的240亩增加到1118亩,校舍面积由6.7万平方米增加到33.5万平方米,学院总资产由0.8亿增加到8.04亿。我们走在人工湖和景观道路上,仿佛置身于公园,真是山水相应,景色宜人。我们从学校的教学区走到运动区,昔日喜爱乒乓球的同学手痒了,大家走进了乒乓球室。在左台,丁伯金老师和葛锁网同学对垒竞技,立即形成了围赏的人群,只见球拍飘逸、银球飞舞,惊现高潮迭起、助声阵阵,堪显气氛热烈、情绪沸腾,使大家感受到师生同乐的难忘景象;被情景感染的李达仁、章治本、鲍佐祥、王婉华、秦强等同学和其他一些亲友团员,也轮流上阵挥拍击球,在中、右两台切磋球技、共献盛时。台上打得认真,台下看得出神,加油声南呼北应,欢笑声此起彼落,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复旦校园的时代。由于时间限制,同学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乒乓球室,乘车赴学院的生活区用午餐。
东道主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午餐。葛锁网同学首先举杯敬酒。接着海外桌、复旦桌、上海桌、化工桌、北京桌、南京桌与江苏桌等各桌相互走桌致意、轮流举杯敬酒,欢声笑语响彻餐厅。餐后,分发了同学们的集体照。带着对宿迁学院的美好记忆,我们离开了宿迁学院,张有纮学友因需当天回沪而与大家首先告别,大家驱车来到龙王庙“乾隆行宫”游览。解放前,地处淮河两侧和黄河故道的苏北地区水灾不断,故在宿迁建龙王庙消灾。进入庙内,我们先听了两段地方戏——柳琴戏,后观赏了庙宇的各个建筑。下午5时,我们到达徐州,食宿在东方饭店。
25日上午,我们游楚王陵、汉兵马俑和水下兵马俑。我们进入楚王陵的地下宫殿,见到了宽大的墓室,以及过道两侧洞穴内各种各样陪葬品。工程之浩大,王者之奢侈,陪葬者之悲惨,建造墓室的能工巧匠之苦难及智慧,叹为观止。汉兵马俑虽不及秦兵马俑,但也称得上是历史奇迹。
游完最后一个景点,我们于10∶30回到了东方饭店, 提前吃了午餐。餐后,郑国莱学友通报了这次聚会经费各项开支的情况。11∶50,离别时刻到了,直接从徐州返回原地的10对银婚夫妇站在东方饭店门前,挥手送别将乘车返回上海(53人)、扬州(14人)的共67位旅行团团员,待两辆旅游巴士的人员、行李调整完毕后便起动发车,一辆直达上海,另一辆直赴扬州,只见人像、车影在逐渐淡失,然后近容、新貌却会时刻浓现,尽管我们师生相聚是短暂的,但是大家相互印留的记忆将是长久的。至此,我们第9次全国性大聚会4天行程圆满结束。
在本次聚游活动结束前夕,郑国莱学友感触起兴,作了一首七言律诗:四十生师游徐扬,亲属伴行团壮昂;聚宴绝唱青史留,聊天尽侃感辞尝;耆翁有兴玩八景,岁月无情抒百章;但愿重逢仍指日,夕阳更魅叙衷肠。他以此来期待我们师生能够再次相聚同游。
我们的老大哥韩松才同学,生活丰富多彩,还经常写作,这次,把他的诗作“积字斋诗抄”送给大家留作纪念,并强烈主张在2012年——毕业50周年之时,正规、隆重地返回母校举行庆典,并辅之游赏“上海世博会”的保留建筑与听赏“上海迪斯尼”的兴建状况。老大哥表示,只要他健康状况允许,一定争取参加第10次全国性的大型聚会。
我们同学,年龄多数已过七十。常言道:“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餐。”这次聚会,有些同学原准备参加,因种种原因,未能成行。然而,我们希望大家一起来践履本次聊天会的共同决议,争取在2012年办成毕业复旦50周年庆典,全力攀上“十全十美”的高峰。第10次全国性的大型聚会在召唤,我们呼吁,我们期待,在毕业复旦50周年庆典上能有更多同学回母校相聚。
最后,以“延年益寿十则”送给大家,盼大家保重身体,愿我们长寿安康!
“延年益寿十则”
一句箴言:天下没有偷懒可得的健康。
二句话:对于以往不愉快的事及逆境,不发牢骚,不念旧恶;
对于未来的日子没有奢望,但求平安幸福。
三养:保养,营养,休养。
四忘:忘记年龄,忘记钱财,忘记子孙,忘记烦恼。
五福:有健康身体谓之福,有兴趣读书谓之福,有知己好友谓之福,
有人惦念你谓之福,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谓之福。
六喜:一喜退而不休,二喜儿女独立,三喜无欲则刚,
四喜问心无愧,五喜好友甚多,六喜心情不老。
七乐:知足常乐,闲中作乐,自得其乐,及时行乐,
助人为乐,行善是乐,平安最乐。
八点:嘴巴甜一点,脑筋活一点,脾气小一点,度量大一点,心放宽一点,做事多一点,说话轻一点,微笑多一点。
九常:齿常叩,津常咽,鼻常揉,眼常动,面常搓,足常磨,腹常旋,肢常伸,肛常提。
健康十则:少肉多菜,少盐多醋,少糖多果,少食多嚼,少衣多浴,少言多做,少欲多施,少忧多眠,少车多行,少气多笑。
在复旦的日子
赵崇诰
人老了,长想回忆往事,回想在大学的五年生活,真是丰富多彩。很多事记不清了,现把一些印象较深的,拉拉杂杂地写下来,作为抛砖引玉,希望能勾起老同学们的回忆念头。
我进大学后,有时会写写“周记”,本来是作为自己人生足迹的记录,有时,也经常提醒自己,如何走好人生崎岖不平的道路。现在回头看看,很有感触。作为回忆,就把个别段落,提供给大家欣赏。
入学后的第一周,我在周记里是这样写的:“……八日离开家的时候,未免有些留念。一到上海就受到复旦大学迎新工作组的热情接待。当我乘上复旦大学的校车,驶向北郊的邯郸路时,心里很激动。从车窗向外看那东方第一大城的夜景,想象着我将要在那里度过五年集体生活的大家庭的情况。进复旦后,我将把以前想象中的爱,化成具体的爱,我爱复旦,更爱复旦的数学系。
一周来,听了四次报告,开了三次讨论会,通过这些活动,在同学的脑子里敲起了警钟:“不能只顾业务,不问政治!”……。1957年9月14日记。”
政治运动多,可能是我们这一届同学对大学生活最多的回忆。57年,全国都在“反右”,我们入学后,只赶上了个“尾声”。第一学期,我们就经历了“全民性整风”、“红与专大辩论”、“勤工俭学”等运动。我还记得,我们年级最出风头的事是同学间互相理髮。为此,我们在“学代会”上,作了专题发言,臧国才在中学就替别人理过髮,技术还可以,其他同学就不行了,因此,“黑白分明式”、“鸭屁股式”、“马桶盖式”等髮型,就成了我们这些新手的“作品”。“文汇报”上,还专门登了一篇文章,题目叫“活跃在大学学府中的理髮剪刀”。
一年级,我们学的主课有:“数学分析”(胡家赣讲授,龚静芳辅导),“解析几何”(孙振宪讲授,郑祖庥辅导),“高等代数”(王光淑讲授,徐瑞芬辅导)。上课的地点,是在用芦席围成的简易教室里,光线昏暗,没有阶梯,与现代的教室相比,真有天壤之别。給我印象较深的是:胡家赣老师的口头禅“简…简…单单证明一下”,结果证了一节课,让我开始领略到“数学科学”的严密性。孙振宪教授随手在黑板上画图的技巧,不得不令人佩服。
“…这星期全校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反浪费、反保守运动,全校贴出了四十多万张大字报,…”这是我在58年3月2日的周记中的一段话,58年,是“政治运动”最多的一年,“双反”,“搞臭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总路线学习”,“大跃进”,“教育方针大辩论”,等等。“浮夸风”、“共产风”也刮进了学校,“停课闹革命”更是常事。现在回想起来,58年,头脑发热的事还真不少:“拔白旗、插红旗”;在共青苗圃“发射土火箭”;种试验田,大搞深耕、密植、选种;“上房顶轰麻雀”;“劳卫制过二级”;“赶美超英,大炼钢铁”;“吃饭不要钱”;“提前进入共产主义”,等等。当时,我们把各人的参考书集中起来,供大家参阅,夏道藏问我:“到共产主义,是不是就没有私人图书了?”我当然无法回答。教育方针大辩论中,更是派别林立,有“实事求是派”、“现实派”、“去来去派”、“不可能派”,最后主要是三大派:“彻底改革派”、“实践--理论--实践派”和“腹中空空派”。
后来才知道,58年的“极左”,造成59年农村大批饿死人的惨状,也就是后来所谓“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但是,当时在学校,不但不反左,反而要进行“反右倾鼓干劲高举三面红旗的斗争”。直到60年上半年,我们干劲未减,在总支书记葛宁槐同志的鼓动下,“小三子(指数学系三年级)要闹革命”。我们奋战了几天几夜,编出了一套“革新教材”;后来,又分头去工厂、去科研单位搞科研,我们一个“小分队”是去上海气象台,用“点聚图”搞气象预报。当时,韩松才、龚雅如、张霭珠都曾来信鼓厉,下面,我把龚雅如的信打出来,让我们一起回忆当时热火朝天闹革命的场面。
“赵崇诰等六位同学:
昨天支部寄给你们一份校刊和信,想今天应能收到。家里几条战线都在紧张地战斗,大家都有这样一个愿望,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教学大革命和攀登世界科学高峰中,作出数三同学应有的贡献来。用我们优异的成绩向党汇报确保上北京(外面提力争)。现在又多出一条战线,即“秀才线”,专门写先进事迹和协助支部总结经验。数三工作是有基础的,但我们还有很多地方落后于人家,非常明显的一点是:我们做得出却说不出,说得出却写不出,这和我的毛病有关。家里工作的进一步打算正在考虑,再同你们联系。一定同数四同学和台内人员搞好关系。
祝
愉快、健康
龚雅如 1960。4。22。 ”
在大学五年中,我们多次下农村支援“夏收夏种”或“秋收”,下工厂劳动锻炼。南翔、黄渡、张庙路、崇明岛等等。下面是我的周记中,对去崇明围垦的路上的一段描述:“……行军过程中,是一帆风顺,可惜是在船舱里通过长江口的,坐在机帆船上又是黑夜,除了一片水与两岸的灯光外,什么也看不清楚。路上运行里,可真有意思,马灯或手电筒劈开拦在眼前的黑暗,河边的路是那样崎岖不平,小板车不断地颠簸着,十分难走。还是人多力量大,六人护送一部车,保险系数够大了。路上有两道险关:一处是两个“独木桥”,三个急转弯;另一处是“清鱼港”的大斜坡。过这两道关是够险的,特别是前一道,上了大堤就好走多了。天逐渐亮了,迎着朝霞,一边是一片无边无际的芦苇荡,一边是已被开垦的农场的景象,使人感到即将开始的新生活,特别有意思。……”记于1960。11。3。
认认真真专下心来读书,是在大学的四、五年级。那时,已经分专门化,自己的专业方向明确了,加上对知识的渴望,所以,学习的积极性特别高。毕业后,在北京去看望考入北大、清华的中学同学(我们是五年制,他们因为搞运动,耽误了学习,要学六年才毕业),谈起在校的情况,我们复旦大学,还算是好的。难怪郭永怀先生招研究生时,北大、复旦各一名,结果,两名都取在我们复旦。
我们这一届,可以说是人才辈出:从入学情况看,57年的招生人数是十万零七千,是马鞍形的低点,能考入复旦大学,都是当年的佼佼者;当时,中苏关系破裂,一批原留苏预备生转入复旦;另外,上海市与南京市“数学竞赛”的优胜者,多数也进了复旦数学系。在复旦的校队中,我们年级的同学,也是出类拔萃的。蓝球队长徐元宙,足球队长马斌荣,女排队长罗惟德,舞蹈队长陈道灼,队长举重队有曾桂忠、李义富,田径队有龚奇敏、张霭珠,话剧团有王震源,丁仰参的笛子吹得最好。
总之,大学的生活,有很多值得回忆的,翻阅以前的笔记,看看当时写的周记,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充满活力的时代。
邱 家 恒
简 历
邱家恒 男,1937年12月生,江苏省阜宁人,中共党员。南京第十四研究所研究员,62年复旦大学数学系毕业,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91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80年至97年任十四所微波技术研究室主任,96年任天线与微波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中现代天线测量研究室主任,03年至08年任南京璇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工程师。40多年来先后研制成功各种天线十几种上百台套,担当我国靶场导弹和卫星的主测量任务,在通信卫星研制实验中荣立电子部三等功。74年研制成亚洲最大的直径
论文有“双频段单脉冲变极化天线的研究”、“一类单参数圆口径单脉冲差波瓣的分析和综合”等24篇。专著有“单脉冲雷达天线技术(电讯设计)”。合著了“CLTC相控阵雷达”。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编写了“单脉冲精密跟踪雷达天线”一节。
格 言:在振动和波的学科中,媒体中不连续位置是各种事件产生的主要源头。
注:振动和波的学科包含:力学、声学、光学、电子学、天文地理学、海洋学、人和动物的心脑电波学等。
奋斗目标:持之以恒,探索研究,空间目标,跟踪测量,老有所乐,永远健康。
诗词:老校友相会
初入复旦聚一堂,
功读数学刻苦忙,
步入熔炉再充氧,
报效祖国各呈强,
业绩成册又成章,
退后余光助苗长,
苏中聚会意深长,
叙旧忆绩话健康。
生活小窍门
1、喝茶以后,杯子里面留下难看的茶渍,用牙膏洗茶渍,非常干净。 2、刚刚被蚊子咬完的时候涂上肥皂就不会痒了。 |
54、豆腐可用来美容!每天早晨起床后,用豆腐一块,放在掌心,用以摩擦面部几分钟,坚持一个月,面部肌肤就会变得白嫩滋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