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友信息交流
第三期
2010年7月12日
====================================================================
短评 主人翁精神是联谊会生存发展的根本保证
我届是复旦数学系乃至整个复旦大学,校友活动搞得最活跃、最红火的年级之一。从1992年起至今,该届同学已经举办了九次全国性的大型聚会及其旅游活动;上海、北京、南京、杭州、济南、青岛、扬州、温州、广州、桂林等地还各自组织过共数十次的中小型聚会,其中:很多次是借海外同学回国探亲之机而举行的例行性、宴请性会面,较多次是借出差、探亲之际而进行的走动性、交流性见面,不少次是学友主动举办的邀请性、熟识性碰面;上海还为有需求的同学组织过意向共同、人数不等的去朱家角、南潯、黄山等地的旅游聚会。之所以能如此长期延续、蓬勃兴旺地开展联谊活动,其根本原因就是大家崇尚了主人翁精神,特别是有一大批联谊会的骨干学友倾注了可歌可信的心血、提供了可贵可靠的资源、奉献了可赞可颂的钱财、作出了可亲可敬的努力,才换来了大家的欢聚、亲近、交流与快乐,才勾勒起大家的回忆、思念、难忘与轶趣,才引发了大家的需求、期盼、渴望与憧憬!
是陈云程的提议、韩松才的推动、袁采的支持与郑国莱的组织,才促成了上海学友开创性的首次聚会,并搭成了我届学友联谊会的平台;是袁采、钱雪元的资源坚挺及张有纮、王汝龙、徐元宙、陈恕行、陈天平、卞国瑞等的不等赞助与秘书组成员的奋发努力,办成了上海举行的第一、四、六、八次全国性大型聚会;是崔秀明的资源坚挺与秘书组成员的积极配合,搞成了通州举行的第二次全国性大型聚会;是葛锁网的资源坚挺及邱家恒的量力赞助与南京、扬州学友的辛勤操办,完成了分别在镇扬宁、扬宿徐举行的第二、九次全国性大型聚会;是以马斌荣为首的北京学友骨干的大力操办与张有纮的有效赞助,圆成了北京举行的第五次全国性大型聚会;是袁业立的全面包办与青岛学友的具体协助,承成了山东举行的第七次全国性大型聚会;是郑国莱的莅访先后促成了在南京、北京、济南、扬州、温州、广州举行了本地学友聚会;是袁业立的盛邀办成了力学班同学的青岛聚会;是蔡绍华、莫晚芳的力邀先后进行了化工班共4次的上海或北京聚宴;是张有纮、王汝龙、楼世拓、姚琦、金瑞椿、徐家鹄、王震源的邀请开创了回国宴请模式的中小型聚会;是徐元宙、卞国瑞、沈纯理、林进福的邀请树起了家庭宴请模式的中小型聚会;当然相互走动、电话问候、同时与会、偶尔路遇等微型交流事例就不记其数了……无数事实都佐证了一条真理:没有主人翁精神,就没有联谊活动,就没有联谊生命力!
如今,我们已步入高龄阶段、病衰时期,再侧重游动型聚会正逐渐困难,然而老同学之间的联系与交流仍应保持旺盛的态势,不可能多面聚,那只能多在网上或E-mail平台上多交流了。借这个平台进行思想、情感上的沟通与抚慰也许会更加适宜、更加深切吧!正当联谊方式需要转型的关键时刻,赵崇诰发扬了主人翁精神,主动开发出了《校友信息交流》刊物,一经问世,就受到较多学友的欢迎与赞赏,此创举立即被秘书组所看重与推崇,于是经与老赵协商拟定名为《学友信息交流》(此名更确切些),并决定将最初编发的《校友信息交流》认作为《学友信息交流》的创刊号,此后出版的再按序数依次标明。赵崇诰学友独自编发了3期(连同创刊号),凡有E-mail的就群发,凡无E-mail的且尚经常参加聚游活动的师生便邮寄,他的主人翁态度实属是我们大家的楷模,我们秘书组号召大家向他学习,要像他那样也用主人翁态度来支持、发展该刊物,收到该刊物不仅要认真阅览它、品味它(至少应粗览一遍),而且要扶助它、参与它(至少应用行动来表示之),这就是说,每位学友都同样要做它的主人。自该刊寄发以来,同样也是用主人翁态度来支持它的学友中,值得一提的是朱仁华等同学,朱仁华向第二期投了稿,接连又投稿给第三期,且还给第三期提供了可让编者选用的网摘资料,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学友能效仿赵崇诰等同学,使主人翁精神更加发扬光大!从他们身上启示我们:只有把自己的思想转变到“我也想主动办”或“我也要参与办”的主人翁轨道上,《学友信息交流》才会走上茁壮成长的光明大道,并使我届学友联谊活动能再上一个台阶,开创一个令人鼓舞、叫人难忘的崭新局面!
做联谊活动的主人,本质上应体现于能自动地有所作为,从自身实情出发,作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出力、出资、出意、出议、出邀、出情、出文……都行,主动站出来牵线促联的主人多了,促联呼应的地域广了,联谊活动之火必定会越烧越旺;做《校友信息交流》刊物的主人,同样应体现于自动地关心支助,当然必须从每位学友的实际出发,奉献出自己可以做到的支持、参与行动,显然:最好是主动地踊跃投稿,内容、形式、主题、长短、照文均不论;更好是自觉地请揽编发,以使该刊能从赵崇诰带头起增加到有4处轮流编发各一期(成为季刊),再发展到有12处轮流编发各一期(成为月刊),但愿能梦想成真吧;至少是虔诚地扶助该刊,表态度、出主意、提建议、供信息、促热气等,都是值得提倡、推崇、赞赏、效仿的!
最后,我们秘书组期望大家把灼热延烧着的饱满热情转移到思想与文笔的交流上来,为办好《学友信息交流》刊物作出各自的奉献,不断地添砖加瓦,自觉地献言投文,奋勇地认编参发,确保这个“摇篮里的新生儿”能健康成长,终使其成为大家高龄生活的精神食粮与亲密伙伴!
秘书组 2010.4
信稿刊载
曾桂忠给郑国莱的信件
国莱:
你好!见到你耐心的来信,很高兴。你说的两次电邮未见,不知何故,也许是标题不醒目,不小心被垃圾邮件淹没了。往日网上搜寻无果,马斌荣和赵崇浩电邮带来希望。回想同学时代及现代的复旦人活跃的生活,依然如故地朝气蓬勃,令人难忘。近半个世纪未联系,不觉已入古稀之年,先简聊之。
我1962年到北京师范专科学校认教,1964年为了家原定调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强留其直属山西省教师进修学院编写中学教师进修教材,文革后期为复课编审中学课本,后又搞教学研究。文革中我未卷入群斗,工作生活顺利。1982年全家4口先后分两次移居到香港至今。香港不认可大陆学历,理科不如工科,回归祖国前,大陆新移民难免受歧视,公共场合讲普通话也许会引来不受欢迎的感觉。在港不易找合适的工作,也做过贸易。已多年不工作了,偶而到星马看望亲友。很闲空,身体未发现不治之症,还算健康,小儿在香港读书到工作较顺利,全家生活过得去.。
在香港后期,我才查出校友会,有时参加香港的校友会,只见外系的,很失望。国内的校友活动我没去。有时也上网,在网上和通过校友会知道了复旦的发展和师生的出色贡献。已入古稀之年了,师生中仍然有一些还在继续作贡献,很难得。
另外近年来,有时在网上也看到各说纷纭,不少人声称轻易就破解国际数学难题,对爱因斯坦相对论,宇宙大爆炸论等的高谈阔论,提出各自的见解,跟正统的说法很不相同,究竟如何呢?得奖者还是传统的市场,非传统的就在网上大声疾呼,是乎安然无恙,这究竟是非功过如何? 当然这样的大案要案是不易搞清问题所在的。当然或者会让人不屑一顾!永无边无际地走下去,也许会有新潮流出现?
望今后多联系!
桂忠 2010.5
供搭聚会平台
2009年元月10日,22位复旦大学数学系老同学应我邀请来我家聚会,我很高兴,我也很感动,我更感谢大家能给予我为我届学友联谊会、为我们同学作些微薄贡献的机会!我在想,争取过两年,还是愿意搭建老同学再次来我家重聚的平台,希望大家热烈光临!
有感于那次老同学聚会的情景,心潮的萌动促使了文思的溢发,斟酌中便写就了几句话词,以回现当时自己的情愫:
年年想见难,今日喜重来;学友赏光临,蓬荜顿辉现;黑发变白发,谈笑忆当年;共饮一杯酒,互祝晚年甜。
林进福 2010.4
纪念钟以禧
以禧已经离开我们快三年了(2007年6月),他那机智而平和的神态一直留在我们心中,他从不张扬,特别谦卑,他的离去使我们每个人都倍感悲痛和孤单,在学校时我得到许多同学的帮助,所以对于各种有机智特点的也都会有体会(以后再另文),尤其是以禧(以下用ec代替)在给我解答时总是鼓励,而且在解答后让人感到内容的优美,甚至哈哈大笑,ec从来主张数学是很美的,这在以阶级斗争看待一切的时代是很前卫的。
ec除去数学、下棋之外,爱好古典文学,图书馆借来的文学史中的古典文学例子全会背,另外可能别人不知道,他爱听广东音乐。文革时,我到北京去看他,说起文革,他说不好,问他为什么?他说你看广东音乐是很优美的,它碍着谁了,把美的东西砍掉的,就是坏人、坏事情。此说仍然透出数学家的智慧。
感谢有人让我能看到丘成桐的文章,使我明白”数学是秩序的科学“ ,那么数学家就是将秩序进行到底的人,最讨厌打岔,这段说法当然有点“听着不舒服” ,你听个大概意思。我要说的是,教改时我的一张大字报的名字就是大言不惭的叫“一个新思想”(当然是胡说霸道),后来ec见着我就老说,新思想不要太多,我以为是开玩笑。最近,我的外孙数学老学不好,请辅导老师,辅导老师说:“这孩子的闲白儿太多”。看来要是早听ec的话,改正自己的毛病,也不止于遗传到第三代,ec平日话不多,生活简单,这也是天才的一个重要条件,我为这辈子能与一群才子为伍而庆幸,尤其是与ec为友而窃喜。另外,作为佐证,听说著名哲学家kant几十年上下班只走同一条路,在同一时刻。
朱仁华 2010.5
退休之后
1962毕业后,分配到沈阳。1970年又转到西安,开始学习与设计计算机程序。1980年调回福州,在“福建省计算中心”工作,从事计算机软件的设计与研究工作,直到退休。其中,1986年12月~1988年12月,经层层考试、选拔,我被派往日本九州大学大学院访问进修‘数据库及其应用’。1999年准点退休后,因省科技项目需开研究室。开始了真正的生活。
退休之后有种种安排。有公司的、有学校的……。我认为这些正宗的工作,虽薪金很高,但工作太累,精神太紧张。因此,在一些舞友(学生)的要求下,我参加了几支舞蹈队,有的我还担任编导。一直忙到2004年我们夫妻俩去美国探儿孙(半年“公孙对”的生活。儿子一家在加州)为止。
2005年,我又开始了新的安排,直到现在。每周1~5,一天分为上午、下午和晚上三块。在没有特别的情况需要安排的话,上午去舞厅跳交谊舞,有时也带带学生;下午到省留学生同学会上班,还是搞我的本行:建立“福建省留学人员数据库”;晚上与夫人一起看电视。除了这些,还有每日三餐的饭菜调理和一些另另碎碎的家务活(包括帮带外孙女。女儿一家在福州)。
我就是我。在校园,一边学习、一边跳舞;在单位,一边工作、一边跳舞;退休后,还是一边跳舞、一边工作。
好了,平平淡淡、无色无味,权当聊天!
陈道灼 2010.6
回顾与思考
遵国莱兄嘱,要写点东西给“校友信息交流”,由于本人写东西实在笨拙,属于赵崇浩讲的说得出(当然也无文采可言)写不出的人。于是只能学习崇浩兄所写范本,勉强凑成一篇。
一、离开复旦
1962年毕业时,我与申怀一起分到南京工学院,在该校招待所住了一周后,被告知,南工只要学应数专业的,我俩应回复旦去等新的分配通知,敎育部新的分配方案是北师大和华南工学院。申怀选了北师大,我就到了华南。到了广州才知道,华工与同学马怀祖的军工研究所为邻。
二、文化大革命
转眼到了1966年6月1日,我接通知,从带学生实习的建筑工地回校听报告参加文化大革命,笫二天系里开会,人人表达参加大革命的态度。我当时是团支部委员,组织写了表决心的大字报。第三天,回系参加活动,在教硏室门口出现“揭发汪国强反党反社会主义言论”旳小字报,记得最重要的两条是:“汪认为三家村扎记是学术问题”(我自己订了当时北京市委机关刊物“前线”杂志,而三家村扎记是其一重要栏目)及“汪鼓吹存在决定意识,为错误言论辯护”。自那时起,不能参加革命群众的一切活动,隔离,
监督劳动, 因为必须时时将小黒牌掛在胸前, 碍于面子(开始时还要面子, 后来无所谓了),
我每天早晨六时到食堂, 买了一天的馒头和菜包子带到劳动的地方,
天黑了才回房间。 隨着“牛队”的不断扩招, 一开始将我送进牛队的系领导也进了牛队,
因我进去的时间最长, 被指定为系“牛队长”。
批“资反路线”后, 我们系三个最早进牛队的年轻人按姓氏成立了“汪罗姚战斗兵团”(姓罗的罪状是称伟大领袖为毛公, 姓姚的讲了同情我的话,说我不听他的劝,老是喜欢提意见)。文革中,本单位很长一段时间以派性斗爭为主, 我们兵团不敢隨便表态, 尚平静。
从清理阶级队伍到下放干校以至后來一打三反,
我因有了“牛”的历史, 所以次次是重点打击对象, 在干校讲了“革命加拼命, 命拼掉了, 怎么再革命?”(绝对是私下对一个人开玩笑讲的, 结果这个人揭发了我), 于是在己经罪该万死的情况下, 又多了一罪。
干校后期, 组织上派我去附近一个中学教书,一直干到1971年从干校回广州。记得68年去干校时,要求迁戸口,理由是没有户口无法买肥皂。其实在那个年代,不需要理由。
三、文革后到退休
1976年打倒四人邦,系里开大会,我发了言,在谈到吸取什么教训时,我说无法吸取少讲话的教训,也不会有“來了运动希望不要搞到我头上”的念头(即整别人不整我)。我明白,有了“牛”史,只要在基层继续搞整人的运动,我就难逃其劫。
由于当过中学老师,恢复高考时,学校派我给敎工子弟上“升大”補习课。后来在讲稿基础上,由广东科技出版社出了一套高考应试参考书。
1983年秋,以访问学者身份自美国回來后,先后担任数学系副主任、主任,加入民主党派后,任民盟省委常委,省政协常委。学术上没什么建树,教学教育上有些许成绩,从第一届到笫四届共获得优秀教学成果奖——国家级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一项,担任大学工科数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副主任,1997年被评为南粤杰出教师(几年评一次,一次不超过五人)。
1999年春天,学校领导換届,新领导即以系有“小金库”的名义对我立案,期间,我一直在抗爭、上访,到了2003年9月,这一届领导届滿前,尽管已过了法定立案不得超过一年的规定(己三年),突然宣布了对我的处分:行政记大过,工资降两级及罚三个月工资,并要我立即办退休。我又上访省人大、教育厅、教育部及全国政协,均无故。有点滑稽的是,2003年底,新一届领导评了我一个年度考核二等奖,奖金3000元。而当时我正在处分期内。
本來,比起我们年级许多同学,我前面讲到取得的些许成绩实在无足掛齿,但因为后面又受了处分(相信不少同学也风闻),为了稍为平衡一下,我就不好意思自我表扬了一回,別无他意,只是不想因处分而丢了各位老同学的面子。以为小汪在广州又发生了什么事?!
尽管我没有主动去办退休手续(按学校规定,应到65岁退休,何况我尚有国家课题及10多名硕士生在读,且学生联名给研究生院上书,拒绝換导师,因有6人刚入校)。但2004年1月份起,我的工资己享受退休待遇,“被”事实上退休了。直到2008年中,我一直是民盟华南理工大学总支主委,2002年,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要我連任省政协常委,也因学校拒签推荐意见而作罢,教育部高教司领导派葛道凱处长专程到学校希望簽字同意推荐我担任非数学专业数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也被拒绝。我现在是全国高校教学研究会数学学科委员会副主任、民盟省委离退休工作委员会主任。
退休后,有一所民办高职院校要我去担任教学副院长,目前是董事长顾问:有问就顾。
四、有感而发
1.复旦校歌歌词有:学术独立,
思想自由。这在中国,还要经过相当长时期才能出现。在一个意识形态为主导旳社会,要做到这两条有可能吗?恩格斯晚年对于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内出现的阻挠言论自由的做法表示十分偾怒,讲过:“难道我们争取言论自由、思想自由,是为了在自己队伍中取消言论自由、思想自由吗?”我常常问自己,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这一辈子,应当有的底线守住了没有?
2.关于“钱学森之问”。现在似乎办教育的人都在试图回答这个问题,其实早些时侯,钱老曾经有过这样一段感慨:“回过头來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沒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人们似乎不太注意这段话)。所谓的"钱学森之问"是钱老的自问自答,胸中早有现成的答案。至于文艺界,更不用讲了,茅盾,巴金,老舍,曹禺乃至吴祖光在新中国有多少传世之作?1998年,曹禺写了一首題为《如果》的诗(抄录如下):
如果大家戴着盔甲说话
我怎亮出我的心
如果我的心也戴着盔甲
火热旳人怎能与我接近?
我愿死一万次
再不愿终身
这样存有戒心。
但是曹禺最后还是在摆脫不掉这种戒心的情况下痛苦地逝世了。
3.武汉大学刘道玉老校长讲:“当今社会,讲真话自己吃亏,讲假话国家吃亏,于是空话、套话乃至废话满天飞。”广州市政协主席朱振中在今年两会期间讲了一些“真话”(不点名批评某些领导搞形式、唱高调、耍花架子的歪风),立即受到报纸媒体的热捧!?其实,朱只是讲了一通空话,对广州的具体人和事哪怕一个小小例子都不敢点到。连空话都当真话了,还能讲什么?
4.最近看电视,一位公安大学教授公然对小学生讲:“不要跟陌生人讲话”(出发点是为了安全)。看了后,我连评论的勇气都没有了,难道要让幼小的心灵就种下“社会己如此可怕?”的种子吗?鸣呼!
5.我们应当怎样做人?!
6.感谢我爱人袁国珍,在我到华工后的每一次逆境时,给予我巨大的支持与力量。
汪国強 2010.6
我们应把真实的史实告诉老百姓
——我听魏文伯同志谈猪肉凭票定量供应问题
一九六零年深秋初冬时节,上海市区风和日丽,但西北风吹得梧桐树叶沙沙作响。一天下午第一节下课时,复旦大学校广播站破例地作了广播,连续、反复地播送着:“下面播送校党委紧急通知,请各班班长,立即到登辉堂(大礼堂)听报告”。
团支书及学习委员提醒我,叫我快走!,无奈的我不得已向任课老师告了假,带上学习用品加入了去登辉堂的行列。
到达登辉堂前的大草坪时,只见大草坪四周的道路上,停满了小汽车。司机们有的扎堆聊天,有的躺在草坪上晒太阳。
我们步入登辉堂时,我们被告知得坐在中间过道后面的十排座位内。看前面,主席台上悬挂着红底白字“报告会”三个字的条幅,主席台上坐着校党委书记杨西光及上海市委书记魏文伯。
过道前面,十多排坐满了人,约有300多人,后听知他们是上海市高校系统的各学校的党委书记及宣传部长,上海市的报刊、广播、宣传、出版各部门的党委书记及宣传部长,上海市的各局,办,口的党委书记及宣传部长;过道后面则是我们复旦的师生,约200多人。
下午3:00不到,杨西光看到已没有人走进礼堂,示意门卫关门退出(大礼堂里顿时暗了许多,有种严肃而又神秘的紧张的气氛),开始了开场白:讲了召开此会准备过程;宣布了报告会的三条纪律(第一条:今天的报告会,一律不准记笔记;第二条:今天的报告会不见报、不广播、不宣传、不出版;第三条:要贯彻报告会的精神,要向群众解释为什么要这么做,有什么情况请各部门党委直接向市委汇报及请示。);随后便请市委书记魏文伯同志给大家作报告。
魏文伯高高瘦瘦的个子,衣着很朴素,中气很足地走到讲台边,杨西光给倒上了茶水。魏用略带苏州口音的普通话说:“同志们,下午好!今天这个报告会,是市委临时决定的,有的同志接到通知已是下午一点了,很抱歉!这是因为今天《解放日报》刊登了中央的有关决定而引起的。市委认为有必要要把市委最近给中央的一份报告给大家讲一讲,让大家都知道,这样做就能更好的执行中央的指示和精神。下面我就详细的给大家讲讲。”
“大约20多天前,市委接到(中共)中央办公厅的一个电话,电话里告诉市委,中央决定减少对上海市的猪肉供应(量),猪肉供应减少之后,会产生哪些问题?!这些问题你们准备怎么解决?!请你们给中央打份报告。”
“这个电话之后的第三天吧,上海市的猪肉供应量就骤然减少了很多,我们市委的主要领导都下去做了调查,几乎跑遍了上海市的主要菜场。大的菜场,过去全天都有肉供应,现在约两个小时左右,就断档了;小的菜场过去全天有肉卖,现在有的只能供应半个小时,就没有猪肉供应了。开始市民们并没有多少反应。有的人认为今天买不到肉,明天再来买就是了!但是天天来买肉都买不到,议论就来了!有的人反映:‘接连一个星期到菜场去买肉都没有买到,是不是我们的猪肉供应出了问题?’‘是不是农民开始不肯养猪了!’有的人说:‘今不如昔啊!’解放前,只要有钱,随时都可以买到肉吃;现在解放了,反而连猪肉都吃不上了!’更有拿定息的人说:‘吃粮要粮票,穿衣要布票,现在吃肉都吃不到,拿定息还有什么用?!’”
“同志们,以上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情况。我们市委经过研究,决定:在上海市实行猪肉凭票定量供应——这样比较公平。只要是上海户口,每人每月有一斤猪肉供应。只要是在这个月内就一定能保证供应。当然也可能月初买不到,可能月中也买不到,但月末一定有供应。”
“市委把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三五天前报告了中央,正在等待中央的批复。今天《解放日报》上的消息说明中央同意我们上海市委的做法,并把我们的做法略加修改推广到全国,所以我们上海市一定要把这项工作尽可能的做到最好。”
“现在我要讲一讲为什么猪肉供应会如此紧张?我们现在的生猪生产大大的超过了解放前,你可能不信?!哪么请你到一些小街小巷口那里有摊档,卖猪头肉。这里过去是劳动人民常常去吃饭的地方,现在猪肉供应紧张,但猪头肉不少,猪头供应充足,说明猪只不少。那么为什么猪肉供应会紧张呢?我告诉大家有两个原因:第一,就是现在吃猪肉的人多了!从前穷人猪肉吃不起,‘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当时的写照。现在解放了大家都能买得起肉了,吃肉的人多了,供应就显得紧张一点;还有一点就是现在农民养的猪要留一部分自己吃,不肯全部拿来供应市场,这也是情况之一。第二个原因,就是今天我要详细的告诉大家的事情。”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从新中国成立开始,帝国主义国家就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一个国家是不可能不与外界交往的,譬如老百姓急需治疗疟疾的金鸡纳霜,我国没有,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才买到这种原料。一两金鸡纳霜比一两黄金还贵,比国际市场不知贵了多少倍”。 “另外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只能在社会主义阵营里进行贸易往来,我们是特别注意维护社会主义阵营苏联老大哥的声誉的。但在这里,我也不得不实话告诉大家,社会主义阵营里的贸易是不公平的。譬如蒙古是一个畜牧业的国家,它只能与苏联有贸易往来,蒙古人需要的靴子他们自己不能生产,只能依靠与苏联的贸易交换。蒙古人的一匹(成年)马,只能从苏联换回五双靴子,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我不一一细说。”
“现在说说我们的事情。我们‘欠’了人家的债,人家要我们还,我们拿人民币给人家,人家是不要的,人家要的是黄金或物资。”
“朝鲜战争中,我们拿了人家的飞机、坦克、大炮……这些东西都是需要代价的:一辆坦克是五吨猪肉,一颗炮弹是一百斤大米,一场战役,几十万发炮弹,请同志们算一算,我国需要支付多少粮食?!所以我们的大炮如果一颗炮弹打歪了,100斤大米就报销了!(打中了也是100斤大米)”
“另外我们虽然也建了拖拉机厂,但大型的联合收割机我国还不能生产,一辆大型的联合收割机,也是五吨猪肉换回来的。我们用我们的物资与人家交换,人家可苛刻呢!”
“苹果人家先用小的筛子筛,筛子漏出去的人家不要,筛过的苹果他们又用一个大筛子再筛,能够从大筛子里漏下去的他们才要。所以我们看到市场上的苹果不是小的就是特别大的。那些适中较好的苹果不知那里去了!?告诉大家,国家出口了!这种情况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我们的鸡蛋也是大部分出口的。我们没有大的养鸡场,我们的鸡蛋都是收购人员下农村收购上来的,有的母鸡刚下蛋,还没有离开鸡窝,我们的收购人员从鸡窝里趁热就把蛋收购上来了!从村到乡、从乡到镇、从镇到县、从县到市、到省、再到外贸部门,五天过去了,人家不要了!你说这有多心酸啊!” “另外,还有丝绸和茶叶也出口。”
“人家要我们‘还债’,中央经再三考虑决定从中央到地方,全国人民节衣缩食、同甘共苦、勒紧裤带三年,把这些‘欠债’还上。”魏文伯还语重心长的说:“到那时我们还清了‘欠债’,看他们还能说什么!如果我们要他们还人,他们还得起吗,看他们怎么还!”
“同志们现在猪肉大部分是‘还债’去了!”
“现在,我们为了公平起见,决定实行猪肉凭票供应,当条件好转时我们会增加凭票的供应量。另外,为了照顾社会上不同的需求者,我们决定,餐馆里的猪肉不凭票。也就是说,谁到餐馆里要吃多少,就能吃多少?按照我的收入,每个月带上全家老小,上两次馆子还是可以的。西光同志,你一个月的收入, 带全家上一次馆子,还是可以的吧?”杨西光,立刻回答;“可以,可以!”(会场上顿时都活跃起来了!)“还有,食品商店里的猪肉罐头,也不凭票供应,一般工薪收入的人,可以到食品商店买猪肉罐头补充。”
“只要条件允许,在保证每人每月一斤以后,有多的时候,我们会增加对"‘梅林罐头食品厂’的供应。有了以上两条规定,那些拿定息的人,就没有话可以说了”。
任何政策实行起来,都有利弊两个方面。最不利的是高校,青年学生多,他们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一个月一斤猪肉,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少了一点。青年学生又没有条件上馆子和买罐头,怎么办呢?这是我们最为担心的。我们决定:只要条件允许,收上来多的时候,我们会特别增加一点计划外供应给高校,部队也是一样。”
“再有我们提倡集体单位可以利用食堂的泔脚水用自己力能所及的办法养几头猪,用以改善集体单位的伙食。国家不来收购。”(后来复旦大学食堂养了十几头猪,1961年春天学校又从苏北把人家要淘汰的老耕牛买回来给大家改善伙食)
“上海市还有海洋渔业捕捞队,海洋捕捞队要努力增加产量,供应市场。猪肉量供应减少了,我们就‘肉少了,鱼来补’。海洋水产尽量多供应一点满足市民的需求。”(1961年冬天,复旦大学从市水产局以七分钱一斤的价格,买回了两汽车等外品带鱼给大家改善伙食)
“同志们:我们的困难是暂时的。解放前我在苏州搞学生运动,被国民党政府抓了!关在‘苏州反省院’,吃的是糙米,还要一粒粒捡,吃饱都不错了,哪有肉吃。后来我被转送到‘南京反省院’,前后是半年多,不知肉味啊!真是‘三月不知肉味’啊!现在我们至少每月还能保证供应一斤,肉味还不至于忘记吧!?”(大家笑起来)
“同志们,回去要认真的贯彻中央和市委的文件精神,有问题可以直接与市委联系。散会!(会后魏书记走下讲台与交大、师大、同济等党委书记们交谈起来。)
后记:回顾当时因为不准记笔记,所以特别用心听。我常常回忆起这个报告会,而且近五十年了!也没有对别人讲起过这件事,也没有看到有人谈起过这件事。现在作报告的及听报告的极大多数人均已作古。这个报告是我七十多年来唯一的一次不准做笔记的报告,然而这个报告却常常铭记在我心头,也是令人心潮起伏的一个报告。我认为:当时中央的决定是一个民族有志气有自信的决定,我们不能让这么好的报告不为他人所知。特别是建国六十周年之际,有许多的文章,都讲“三年自然灾害”,我在这里告诉大家:“三年自然灾害”是子虚乌有的,只是一种托词,为了掩盖中苏分歧,为了掩盖“苏联逼债”这一事实,我提议今后应该合理的把“三年自然灾害”改为“苏联逼债时期。”后来出现一些问题,我们也要实事求是的分析。
2004年-2005年,我在美国近一年,我在美国的图书馆里,也看到了国外对中国“三年自然灾害”这一说法的研究报告,他们是根据中国的《人民日报》和中国的《气象出版社》出版的气象资料,用统计学的原理,进行了研究。结果否决了“三年自然灾害”的说法。为什么今天‘华沙条约组织’已经解体,苏联也已经解体,我们还抱着老黄历不放呢?
国际上保密的期限是五十年,也该到解密期了!魏的关于中苏关系的话,应该是中央主要领导讲的,决非魏个人的信口开河!
自那以后,不久就出现了苏联撤退了他们在中国的专家等一系列的事情,国内报刊也刊登了“九评苏共”的文章,中苏矛盾公开化了。我个人认为,当时(1950年)我们的国家领导人,也缺乏法律意识。如果那时中苏之间关于“朝鲜战争的对策”有一个备忘录或者书面协议就好得多了,也不至于“口说无凭”,也就不需要想出“三年自然灾害”之类的说词。在这个世界上言而无信的国家和民族还是很多的。
“三年自然灾害”之词,也是一些人为了推卸自己责任的挡箭牌。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不怕吃苦的苦难的民族,我们吃了苦,一定要“记苦”(牢记历史),用以教育后代;也为了给今后的子孙后代留下处理历史问题的依据,同时也告戒我们:“吃苦不记苦就是忘本。”今天“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人少了些,我们希望国家干部要做“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带头人。今天许多违法乱纪大家看看是那些人做的?
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一定是历史唯物主义者。只有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制定政策、治理国家(治理国家要靠“疏”而绝非靠“堵” )。社会才能和谐、安定、进步。16世纪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讲过“历史使人聪明……”现在有的大学却取消了历史系的设置,有的人说“历史要粗线条”。这些都是错误的,也是别有用心的。实事求是的把真实的史实告诉老百姓,让老百姓去判断是非,天塌不下来,群众是正真的英雄!
高雄飞 2010.6
台湾行点滴
年过七旬喜作往事梦。一曲“彩云奔月”会令我沉湎于复旦读书寒暑假离校返校时的欣喜,因为那些年火车进出上海北站时必定播放此曲;一曲“紫竹调”会令我重温当年下乡劳动回校时的欢快,因为那次从黄渡乡下回来,吃饭时复旦广播台频频播放此曲;看见印有小方格的卡片,我竟会联想起困难时期在复旦排队打饭时的情景。老同学想必记得,那时每人发一张印有小方格的饭卡,打一顿饭,由分发饭菜的大师傅或值班同学用圆珠笔在饭卡上划去一格,同学们闲来时就会拿出饭卡左右端详,也许是怕不小心空格被涂上了污渍。
陌生熟悉
9日下午一点半到达台北桃园机场,迎接亲友的人群中见交通大学H教授并夫人在向我呼喊招手,初来乍到的陌生感骤然消失。台大派出的黑色轿车在出口处等候,H教授安排我上车后即携夫人去新竹,我一人前往台大。司机五十来岁,说话带点儿四川口音,很健谈,让我觉得仍置身于大陆我熟悉的城市。两点半驶过“重庆北路右线”的路标,即见远处群楼中巍然耸立着一座“高塔”,司机告诉我,那就是号称世界第一高楼的台北101大楼。我知道,这座摩天大楼原名“台北国际金融中心”(Taipei Financial Center),楼高
晴雨相宜
10日一早来到台大。Z教授给我安排的办公室在“旧数学馆”四楼402室。还发给我一张“临时门禁卡”,其实就是开门用的电子钥匙,以便周末进大楼工作。 数学系教学办公有新旧两座楼,分别称为“新数学馆”与“旧数学馆”,两楼紧挨着恬静幽雅的醉月湖,湖边垂柳依依,时有巴西龟悠闲爬行,见来人即扑通扑通跳进湖中。
一座古色古香的亭子亭亭玉立湖中央,与湖岸无桥相连,也叫“湖心亭”,情不自禁地想到西湖的湖心亭。来台后接连几天蒙蒙细雨,雨中观湖,“睛晴雨雨总相宜”,“山色空濛雨亦奇”的诗情画意跃然眼前,这意境兴许会让台大数学系的学子同仁在冥思苦索数学难题时突发灵感也未可知。绵绵细雨,出门不得不带雨具。走进旧数学馆,正在为如何放置湿淋淋的雨伞发愁时,见楼梯口设有一个放置雨具的架子,随身携带的雨具进楼时放入,离开时取出,井然有序,谁也不担心会拿错,会丢失。后来注意到商店、宾馆莫不如此。这一小小的公益设施应该说也是反映社会公德的一面镜子吧?
复旦台大
从台湾大学数学系历史沿革介绍中偶然发现,台大数学系的建立与曾在复旦任教的陈建功先生、曾任复旦大学校长的苏步青先生密切相关。我孤陋寡闻,到台大后才得知这一信息,作为复旦早年的毕业生,我自有一番惊喜。
抗战胜利,1945年 11月,陈建功先生与苏步青先生奉当时教育部命令来台,处理接收大学事宜,据说陈先生任教务长,苏先生任理学院长并筹建数学系。以上职位是接收时期的职位,1946年9月开课时,陈、苏两位先生都已回浙大,后去复旦,他们并没有来台大任教的意向,只是协助接收中国的大学,筹建理学院与理学院中的数学系。
两岸同惜
12日上午W教授夫妇驱车来福华会馆接我去东吴大学。我们称“报告”,台湾同仁都称“演讲”。我来台的第一次演讲安排在东吴大学,时间是下午三点。上午参观离东吴大学咫尺之遥的国立故宫博物院。眼见参观者鱼贯而入,井然有序;眼见讲解人员娓娓道来,热情细致;眼见两岸赤子视同家珍共同珍惜中华民族瑰宝,我不禁万般感慨,热泪盈眶。
随后参观东吴校园内的钱穆故居。钱穆,一代儒宗,国学大师,生于1895年7月30日,三十六岁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一文,震惊北京学界,1930年至1937年任教于北京大学,1967年携夫人由美国回台湾,就定居于眼下参观的这座双溪素书楼,1990年8月卒于台北,1992年归葬大陆故里太湖之滨,以遂先生之愿。
演讲前与东吴大学数学系同仁共进午餐,倍觉亲切。到餐馆后各自点菜,各自结账,我是客人,由数学系招待。这样的简朴的待客礼仪与我在美、德高校所经历略同,真值得我们仿效。
数学色彩
13日上午从九点十分到十二点两场报告,地点台大数学系旧数学馆103室。 Z教授亲自主持,不胜荣幸。演讲中我力求内容自含(self-contained),语言生动,深入浅出,阐述精当。为表明这样的演讲风格,在PDFscreen幻灯片前导中引用了一段英文:Share
the ideas which bridge the fascination of the elementary and the ivory tower of
the sophistication,并套用《腾王阁序》中的名句婉转表达这段英文的意思,在英文幻灯片中添加“直觉与抽象齐飞,浅近共深奥一色”十四个隶书汉字,在抽象的数学文化中平添了一丝国学色彩,听众会心的一笑让我感受到一种认同的欣喜。
隔海相望
15日台大数学系Z教授礼遇有加,派黑色五座轿车送我去新竹交大。下午三时启程,台北到新竹约七十公里,行车约一小时即达。快到新竹时司机与H教授通话,随即在行政楼前见到H教授。
H教授安置我在第二招待所住下。这里居然也用“招待所”这样的名称,意外也亲切。二招在楼上,只有一位员工负责管理,宾客自助,安全舒适。楼下是户外休闲庭院用餐区,起名为“逐风广场”。“逐风”是“竹风”的谐音,“新竹风,兰阳雨”,意在勉励交大学子勤奋上进,乘风而飞。
安顿下来后与H教授一家同去新竹市西北郊的南寮海滨观日落。漫步南寮海滨,隔海西望,福建近在咫尺,台湾海峡最窄的地方就在这里,南寮渔港与对岸福建的平潭岛直线距离不到一百公里。
环绕海滨是步行道与自行车道,附近有自行车出租。我们到这里已是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夜色朦胧,却仍见游人如织,川流不息,有悠闲散步的,有潇洒骑车的,好一幅安居乐业的画卷。
返回的路上见几幢楼房灯火通明,伴随有机器的轰鸣声,H教授告诉我,这就是有名的新竹垃圾处理厂。每家每户将家中的垃圾按照可回收、不可回收与家庭厨余分为三类,分别用垃圾袋包装,每天固定时间新竹市的密封式垃圾车挨家挨户前来回收,运送至此进行处理。所有不可回收的垃圾被焚化成炉灰后再经过特殊处理,用于铺路或填海。“厨余”这个词儿是来台湾后听说的,其实就是咱们说的泔水吧,听上去倒显几分文气。厨余回收后经过处理用作有机肥料。
垃圾处理厂外就是我们刚去过的温馨美丽的海滨公园,旁边还有一座免费的温水游泳池,其热源是垃圾处理厂工作产生的炉温。
交清小径
22日下午一点,由交大浩然图书馆出发,“按图索骥”,找到“交清小径”,一条连接交大与清大两校的小路。交大与清大“接壤”的“界河”我看其实是一条干涸的水沟,一座小桥跨越其上,小桥的黄色栏杆上有块牌子,上面写着“交清小径”,据说清大的人喜欢称之为“清交小径”,自尊自爱人之常情,各叫各的,无可厚非。我走过交清小径,随后即进入清大校园,路过“水木生活中心”,“风云楼”,邻近正门只见一座教学楼门前张贴着一张红色布告,上面写的是:“恭贺动力机械系博士班学生费凯荣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博士论文奖第一名”,来到这里,在这种环境下,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几个大字在我看来十分耀眼,令我沉思,令我欣慰。终于走到清大正门,耸立门前的白碑上书写着“国立清华大学”六个苍劲大字,对着校牌连拍了几张照,自然也少不得拜托过路的学生为我在校牌下留影,其实是在记忆中刻下“到此一游”四字。
出得校门沿光复路、大学路步行回交大。沿途不免问了几次路,对方都极为耐心,有一位中年人深怕没说清,甚至陪我走到转弯的分叉街口,古道热肠一至于此,令我感动不已。
观念之变
23日H教授开车送我乘高铁去桃园机场。由新竹至桃园机场票价80元新台币,合人民币16元。大约20分钟即到达桃园。在高铁火车上相邻而坐的是一位长年在大陆经商的年轻人,一路聊来,他谈他的大陆经历,
我说我的台湾印象,谈兴正浓到站了,下高铁后他成了我最可靠的向导,跟着他去大巴站,花30元新台币即达桃园机场2号航楼。
到后方知办登机手续还太早,于是在机场乘电梯上上下下,漫步层楼,消磨时间。有趣的是,商家为了鼓动我多买一种较贵的礼品,说了句叫我很意外也很错愕的话:“现在你们大陆来的旅客都很有钱哟,一买就是好几箱呀”。听得此言,我立即回忆起1985年我在美国西雅图与几位台湾同胞聊天时他们说的话,当时在他们印象中,大陆同胞贫困潦倒,苦不堪言,甚至到了饥不择食寒不择衣吃草根树皮度日的境地;两岸隔绝,信息不畅,以讹传讹,真假难辨,一般说来并不是他们心存恶意偏见。今天遇到的这位店主竟然如此看待大陆来客,竟然认为如今的大陆客那么有钱,恐怕也不完全是拉生意的恭维,变化之大,此一时彼一时也。虽然我并不认为大陆客人都很有钱,但相互了解改变观念总是好事。也别让店主太失望扫兴了,虽没能买几箱那种礼品,还真回应他那句话,多买了好几包,十足摆了一次阔。
丁 仁 2010.7
采访报道
近来,大家十分关心沐定夷同学的健康状况,缘由是他一直是我届学友联谊活动的积极推动者和热忱参与者,可是近1~2年里却不见了他的身影,究因是他之前先后两次不慎摔倒,都是头部先撞地,特别是第二次造成了重创,致使颅内出血,且左眼受损以至失明,医院一度开出了病危通知,然而沐兄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在医生的积极治疗、夫人的精心护理与本人的顽强抗争下,驱走了病魔,逐步得到了奇迹般地康复,几个月后便回家进行调理、补养,健康状况更见明显好转。
为回告大家的关切与牵挂,我于本年5月12日上午9:00(事先约好)到其新居采访了他。我乘了电梯到了13楼,找到5室敲了门,沐兄迅即开了门,只见他神采依旧、悦情鲜露,互致问候后,他热情地邀我落坐于客厅的沙发上,此刻其夫人不在,在其沏茶间(发现他走步较慢,有现不太稳,和他出院后不久曾在马路上相遇时相比,稍有变化),我打量了他的新居,两房两厅的环境直感明亮、宽敞,尽管没作豪华装修,但是实觉得舒适惬意,问知比原交大住宿面积竟扩大了一倍,换居也不出一分钱,该居又地处南丹路近番禺路口,离交大也只有一站半路,真令人羡慕,沐兄真是宏福不浅,我为他高兴!
沐兄送上了茶后,便坐在我身旁闲聊了起来。当然我首先问及他的身体状况,他说自我感觉还不错,每天不管刮风下雨都坚持上下午各一次下楼走走,在夫人的陪护下,走上半小时左右,有时有亲友来访,尚陪同到近段就餐,路稍远些,就乘公交车或打的去,尽量减少过度的劳累;每天午后都要睡一会儿;尚有余闲时,还为了赶走无聊、增加思维活动,他答应谢惠民学友合作搞些写作活动——为《吉米多维奇习题集》撰写《题解思路》(正在进行中)。我还问之他的食欲情况,他说胃口尚好,但因其肠胃很差、开过刀,一次不能多吃,只能多餐少进,每次进食都得注意慢嚼细咽,以确保必要的营养吸收。我又问到他的生活感受,他说他要比正常的健康人要感受到更多的磨难与不舒,意想到必须的留神与小心,冷暖、劳逸、颓奋、猛缓都得适控之,要不时地接受复杂心绪的洗礼与历练。交谈中,我感知他思维清晰、言语清楚、情绪兴奋、心志坚毅,其精神状态让人起敬!我后问起他的社交想法,他说很留恋以往勤参的联谊活动,苦于此前的病累而中断了许久,现在已有所好转,与夫人商量后决定参加今年5月22日的校庆返校日活动(该天下着中雨,他依旧在夫人的陪伴下,参加了相辉堂的校庆大会、中午聚餐与下午聚谈活动);平时,他按照医生关于“要参加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的嘱咐,他坚持参加了交大退休教师协会举办的沙龙活动,甚至还扮演了教大家唱外语歌曲的角色;他还表示希望和学友们多多叙谈,欢迎愿意走动者到他家叙叙(他去别人处,显然还是受到不能走太多路、耗太多时的限制),我当即表示,会促进他这一愿望的实现的。
时到上午10:00,夫人颜老师忙完了街道的社会公益活动回了家,我们相互问好后,她迅快地压榨了木瓜浆给我俩尝口,随后提议一起去考察交大老龄活动室,一则循惯例一起陪沐兄外出走走,二则实地鉴赏一下日后学友来访聚谈的场所。他带着拐杖(增加支点,以防走路欠稳)下了楼,我们一起陪他走了半站路到76路站点,他俩乘上车抵达交大后门口(我是骑车去的),走进校门,我们先察看交大老龄活动室,后来到交大普通食堂用了便饭,饭后他告诉我,他得坐息一会儿,因吃饭时胃部需血增多而使脑部供血受些影响,会出现短时头晕现象,稍坐片刻后便会消失症状。我们坐聊了几分钟,他的头晕现象消失了,于是就漫步出了校门、也作了不舍的告别!我凝望着他那迈着信步又逐渐远去的背影,心里默默地想着,沐兄是抗病旺生的楷模,沐兄夫妇是恩爱终伴的典范,我们应当好好学习他!敬重他们!
沐兄这半天的活动下来,给我感觉是他还能应对,似乎心境宽松了许多,情绪也提振了不少,采访告示了他埋藏在心底里的渴望,他需要增加友叙的慰暖!他盼望增添交流的疗养!
郑国莱 2010.5
邀聚花絮
自2006年7月山东聚游活动结束后,不少学友自发地提出要为同学相聚提供交流平台,于是一些学友联谊活动的骨干同学奏响了邀请性、熟识性聚面方式的联谊强音,撑起了主动性、奉献性参与形式的促进大旗,为我届学友联谊活动开创新局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根据回忆,序列以下:
沈纯理家邀熟识学友
2006年12月,沈纯理同学假金瑞椿同学回沪之机,两人合议邀请了10余位老同学到其家里聚会,聚后到在其家附近饭店宴餐。
陈恕行邀办2007年校庆返校日聚餐
2007年5月,陈恕行同学假复旦的旦苑餐厅宴请了参加校庆返校日的10余位同学,餐后在光华楼进行了学友联谊交流活动。
方珊同学邀办小型聚餐
2007年10月底,方珊同学假近淮海路的一家餐馆邀请了3~4位熟友一起聚餐。
王汝龙同学邀办中型聚宴
2007年11月中旬,王汝龙同学假南京西路上的一家餐厅邀请了10余位学友进行联谊聚宴。
陈恕行邀办2008年校庆返校日聚餐
2008年5月,陈恕行同学假复旦的旦苑餐厅又宴请了参加校庆返校日的10余位同学,餐后在光华楼进行了学友联谊交流活动。
林进福家宴在沪、来沪老同学
2009年1月,林进福同学邀请了22位老同学参加家宴聚会,大家进行了议题广泛的叙聊活动,中午在其家里吃菜肉馄饨或面,傍晚在其家附近饭店宴餐。
蔡绍华宴请化工班老同学夫妇
2009年5月中旬,蔡绍华同学假静安寺上海人家餐厅宴请了在沪的化工班老同学夫妇。
舒五昌、王婉华、黄智强、李国莹宴请夏老师夫妇
2009年7月,舒五昌、王婉华、黄智强、李国莹同学假四平路丰收日大饭店宴请了夏老师夫妇,并邀请了近10位老同学陪宴。
楼世拓、姚琦邀聚多位熟识学友
2009年10月中旬,楼世拓、姚琦同学假新世界顶楼餐厅邀请了多位熟识学友进行聚餐。
王震源宴请多位熟识学友
2009年10月聚游前夕,王震源假新华路上秋霞阁酒家宴请了韩松才夫妇及老(4)班的多位同窗,进行了他出国之后的首次跟学友欢聚交谈。
王汝龙再邀办中型聚宴
2009年11月上旬,王汝龙同学假复兴中路上的一家餐厅邀请了11位熟识的学友进行聚餐。
韩松才便请前来看望他的学友
2009年11月上旬,韩松才夫妇假番禺路上一酒家便请前来看望他的学友。
徐元宙邀请学友参加其生日宴会
2009年12月,徐元宙同学假东亚富豪酒店邀请了11位熟识的学友参加了其生日宴会。
金瑞椿邀宴学友
2010年3月,金瑞椿同学在其回沪探亲之际,假浦发广场踵香酒店邀宴了10位熟识学友。
陈恕行再邀办2010年校庆返校日聚餐
2010年5月,陈恕行同学假复旦的旦苑餐厅宴请了13位参加校庆返校日的同学,餐后在光华楼咖啡厅进行了学友联谊交流活动。
诗词天地
七绝
——庆贺毕业复旦五十周年
风华正茂进复旦,弹指一挥五十载;再进校园往事谈,幸福康乐度晚年。
殷冠华 2010.6
七律
——老校友相会
初入复旦聚一堂,攻读数学刻苦忙;步入熔炉再充氧,报效祖国各呈强;
业绩成册又成章,退后余光助苗长;苏中聚会意深长,叙旧忆绩话健康。
邱家恒 2009.5
排律
——文强案警训
文强训震世人期,省悟到位治弊习;警界英雄沦监犯,官场政要堕顽坯;
滥权缺束变禽兽,弃念信钱成渣石;枉法贪赃膨腐欲,渎衔仗势胀淫私;
长期盟伙堪难信,旷日为非叹匪夷;积岁营私惊诡怪,累时舞弊震称奇;
塞听窝告诘旁侣,随见乞从败德识;充耳任闻失法纪,传知不纠挞班司;
拔而不锻伐渎罪,宠尔以虔问管职;放乎失甄担纵罚,遮之乃庇承责辞;
提升重用严更盼,授誉奖绩励尚笞;杜渐防微钟要响,他评自省制应依;
财明务亮公为上,志重德高正贵稀;上下督行媒体曝,清廉献瘁亿民睎。
排律
——钱志对理
无钱万不行,无志百难兴;有志亿关越,有钱千虑迎;
信钱出短视,信志凭虔灵;认志振韧伴,认钱繁忧倾;
固钱逼投机,固志靠真铭;励志得磨练,励钱需奋营;
笃钱亲淡薄,笃志劲充盈;践志奋长世,践钱贪久经;
问钱尝杂味,问志品辛茗;重志少虚意,重钱多伪情;
掷钱非完能,掷志将难宁;圆志望坚韧,圆钱请斟营。
郑国莱 2010.4
八十有感
一、
为人之道
以动强身,以静养心;以俭修德,以学广才;以善为人,以和为贵;
以诚会友,以孝敬老;以爱扶幼,以忠报国;不拍不钻,不贪不沾;
不争不图,不奢不色;苦命出生,不忘党恩;先苦后甜,老来享福;
以上归结,吾之道也。
一、
我有六好
脑子好,耳朵好,眼睛好,肠胃好,睡眠好,心态好。
二、
知足
当初一个孤儿,如今子孙满堂;老夫老妻相伴,人生有此足矣。
韩松才2009.8
影照选萃
信息校正
目前,大家手头所依用的通讯录有两种:一是百年校庆时所发的“打印通讯录”,二是葛锁网所印发的“铅印版通讯录”,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动或增补的信息不断出现,虽然多经秘书组发布变动消息,不少师生已主动在这两种通讯录上予以更改、修正,然而仍有许多师生恰没能及时改动,因而给其适时使用时造成联络上的困惑。为此,现全面对照这两种通讯录,给出完整地校正信息如下:(按通讯录上姓名的顺序排列)
1.郑国莱 E-mail:Julia.zheng@cn.ey.com(女儿郑励)。
2.张霭珠 E-mail:aizhuz@yahoo.com.cn。
3.舒五昌 增加电话:65651216。
4,陈恕行 E-mail改为:sxchen@sh.163.net。
5.罗惟德 E-mail:luoweide2006@gmail.com。
6.沐定夷 新家址为上海市南丹路368弄9号1305室,电话、邮编都不变。
E-mail:yanyufen5@yahoo.com.cn(夫人颜钰芬)。
7.桂祖华 E-mail:zuhuagui@hotmail.com。
8.沈纯理 增加E-mail:chunlishen@126.com。
9.李振芳 E-mail:lizhanfang390307@163.com。
10.陈云程 E-mail:cyctaok@163.com。
11.叶秀明 家电66129941已停机,联系用手机:13761498884,
E-mail:
yexiumin@yahoo.com.cn,另一邮箱已停用.
12.黄智强 黄智强 E-mail: 恢复自己的zhiqiang_huang@yahoo.com.cn,加一个地址:hzq1937@163.com ,女儿家地址:广中西路1399弄30号202室,邮编:200072,女儿电话:66310293。
13.刘永才 电话:021-53833997。
14.林进福 家址为上海市浦东新区高行俱进路285弄172单元102室,邮编为201208,电话为58653713;儿子家传真为50328868或58652846。
15.李国莹 E-mail:liguoying1939@hotmail.com。
16.朱从鉴 E-mail:zhr5912@163.com(女儿朱海容)。
17.丁达夫 原有的E-mail已改为dingdafu@yahoo.com.cn。
18.张仁荣 手机:13601627773,E-mail:renrongzhang@hotmail.com。
19.王玲妹 自家电话:62415124,增加女儿家址:仙霞路320弄32号301室,电话:62626587,邮编:200236。
20.张荣芳 E-mail:zhluyiwe@163.com。
21.秦 强 E-mail:qin.qiang@synthesisenergy.com。
22.包光初 手机:13641792882。
23.包复华 手机:13611611142, E-mail:wqsun777@hotmail.com(儿子孙伟青的);子家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成山路2399弄75号101室,邮编:201204,电话68936885(H)。
24.张维英 2007年病故于上海。
25.徐元宙 增加香港通讯信息:香港公司地址为1702-03,Citimark,28 Yuen Shun Circuit,Satin,Hong kong.;
Tel:(852)27563786 ,Fax:(852)27987170;
E-mail:finetsui@yahoo.com。
26.罗石钧 家址为上海市建国西路211弄11号302室,邮编为200031,电话为54654722。
27.蔡绍华 E-mail: lucycai01@yahoo.com.hk,增加其在香港的电话:0852-22780329。
28.鲍佐祥 无E-mail,应去掉,印上的是蔡绍华的E-mail。
29.章治本 手机:13358856510。
30.邵学才 E-mail: xuecai_shao@sina.com.
31.杨裕生 E-mail:yyszaj@yahoo.com。
32.李滋新 E-mail:t_yuan6228@yahoo.com.cn。
33.方 珊 E-mail:fangshan3366@yahoo.com.cn。
34.夏道藏 E-mail:xdc@pdns.sic.gov.cn或者daocang_xia2000@yahoo.com.cn或者
35.黄幼从 E-mail:larrycat1992@sina.com。
36.莫晚芳 于2008年5月因心脏病特发而故,其女儿发E-mail告知,
其女儿的电子信箱为:E-maill:qing_fall_love@yahoo.cn。
37.朱仁华 E-mail:zhurenhua33@163.com。
38.刘宏宝 家址应加“渝中区”,电话改为023-68571926,手机:13594041718,
E-mail:965623066@qq.com(子刘定鑫)。
39.葛锁网 E-mail :gesuowang@yahoo.com.cn,手机:13305241616。
40.马锦忠 家址为江苏南京市孝陵卫南京理工大学5幢401室,邮编: 210014,电话:84316693。
41.邱家恒 家址:江苏省南京市中央路389号6幢3单元102室,邮编:210009, E-mail:jhqiuz@126.com(其儿子的)。
42.李立新 家址为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将军大道览翠园11栋202室,邮编为211000,电话为025-84894048与025-52767196。
43.张如兴 E-mail,waterzhang@163.com。
44.崔秀明 地址中应将“通州市”改为“南通市”,增加手机:15962914702,
E-mail:cuiweiyumeng@126.com(女儿崔炜)。
45.董大年 新家址:江苏省如东县掘港镇兴发路北三巷3号,电话:0513-81994556。
46.龚雅如 电话:0513-85092143。
47.董太亨 E-mail:yjsddz@zufe.edu.cn。
48.高熊飞 现用手机号码:15012481114。
49.李永福 E-mail:yazituanzhang@163.com。
50.陈祖柏 家址为浙江省宁波市高塘路41弄35号202室,电话是0574-87281855,邮编是315100,
E-mail: chenzubolifazhi@126.com。
51.周列川 E-mail:biueman555@sina.com(其女儿的)。
52.郑道鹏 家址已变动为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解放南路45号,电话是本0576-88815163,邮编是318000。
53.张九思 E-mail:zhwh67@sina.com(其子女的),电话:0531-88396796。
54.邬齐斌 E-mail:wuqibin1939@yahoo.com.cn。
55.刘辰楼 家址: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博学路1000号离退办,邮编:450047,电话:0371-68693833,E-mail:77dafa@163.com。
56.殷冠华 电话:0731-52669112,手机:13135128224。
57.周先明 电话:0731-88669648,小灵通:0731-86648263,
E-mail有变,应为:cosmosvip@163.com。
58.黄炳源 E-mail:hby88822678@126.com。
59.苏显儒 已于1995年病故。
60.崔绍农 电话:0555-2312505;E-mail:shaonong_cui@hotmail.com。
61.陈道灼 手机:13003895549,E-mail:forsa4@forsa.org.cn。
62.尤桂铭 已于2010年3~4月间因病不幸逝世。
63.汪国强 E-mail中应取消第二个地址candice@dianjie.com。
64.韩松才 E-mail:36209610@qq.com。
65.陶志光 增加常用的E-mail:gltzg@163.com。
66.曾桂忠 家址:香港天水围嘉湖山庄丽湖居功自傲座上宾9楼室,电话:852-26010141, E-mail:dkctsang@hotmail.com。
67.顾可敬 通讯地址应写为: Suite 403, 4950 Joyce
St. Vancouver, B.C. CANADA V5R 4G6,还增加在上海的家址:上海市武定西路1375号内104室,电话是62267877。
68.钟以禧 已于2007年病故于美国。
69.王能治 家址:上海市国年路101弄复旦大学第二宿舍42号101室,
电话:-65649620,手机:13381672089。
70.丁伯金 E-mail :dingbojin@hotmail.com。
71.孙芳烈 E-mail:sunfanglie@sina.com或pan_cy@sina.com。
72.吴明怡 1999年5月病故于上海市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
73.周忠泰 已于1972年病逝于上海长缨中学。
74.汪 苹 已于2006年故世。
以上信息截止于2010年5月。
网资转载
生活常识小秘密
1.轟!辣到流眼淚該怎麼辦?
如果不小心吃到辣的流眼淚的食物,這 時的第一個想法一定是,我要一杯水。然而水並不能解辣,反而會更辣。其實最好的解辣方法就是喝牛奶。牛奶才是最好的解辣劑。喝了就可以緩和辣感。
2.讓豆腐不易變碎
軟綿綿的豆腐在烹調過 程中非常容易破碎,6果想要豆腐保持完整,可以在煮之前先浸泡在鹽水中,大約 30 分鐘左右,泡過鹽水的 豆腐下鍋之後就不容易破碎囉!
3.湯太鹹了,怎麼辦?
煮湯時如果不小心加了太多鹽,那湯的微妙口感就被破壞掉了。這時補救的方法是,加入馬鈴薯塊在煮個幾分鐘。因為馬鈴薯會吸收鹽分,要上桌時再把馬鈴薯撈掉,就可以解決湯太鹹的狀況。
4.削芋頭前先泡醋
削芋頭時,手部會因為 芋頭的關係而愈削愈癢,此時不先將手浸泡在醋中,這樣一來,手就不癢囉!
5.如何將蘋果去除表面的蠟?
如果您喜歡吃蘋果,然 後又常常吃,然後又喜歡連皮一起吃的話,那麼就需要將表面的蠟去除 ....
(1)將蘋果放進熱水(手 可以接受的最高溫度即可),這時候蘋果的蠟會暈開。
(2)牙膏塗抹在蘋果上當 清潔劑,8 2此即可消除。
6.如何讓馬鈴薯慢一點發芽?
馬鈴薯的芽含有毒的生 物鹼,食用會造成腹痛、頭暈。若再馬鈴薯中放一顆蘋果,可大為延遲發芽的時間。因蘋果產生的乙烯氣體有妨礙馬鈴薯發育的功效。想讓木瓜或奇異果早點熟,就可以和蘋9 E放一起。另外澀柿子和蘋果放一起,一週後澀味消失了就變甜柿了。
7.如何讓飯又靚又香 ?
洗完米之後,在水裡加 入幾滴檸檬汁,可以讓飯又靚又香。在洗好準備開始煮的米飯裡滴上幾滴油,與飯同煮,也能讓米飯香靚喔!
8.想讓餅乾一直脆脆的?
將餅乾裝罐時,同時放 進一塊方糖。由於方糖會吸收罐中的濕氣,所以就能保持餅乾的香脆可口的狀態了。
9.慘了!衣服沾到墨水有救嗎?
衣服或布料不小心沾到 墨水時,可以使用飯粒或是漿糊加些許的清潔劑,用手指頭直接沾著在墨的污垢處反覆塗抹,墨水的污垢很快的就可以清除掉囉!待污垢去除了之後,再將衣物浸泡在一般的清潔劑中一段時間再清洗。
10.鞋子臭臭怎麼辦?
將少量蘇打粉直接撤入 長筒靴、運動鞋,或常穿而易有異味、濕氣的鞋中,在蘇打粉作用之下EF它會吸收濕氣及異味,很快你就會有一雙乾爽的鞋子了。
11.衣服衣領、腋下黃黃怎麼辦?
先用刷子塗上洗髮精, 或擦上刮鬍膏後靜置四之五分鐘再洗,即可順利洗淨。
12.鮮花保鮮法
在插著鮮花的花瓶裡, 加進一點啤酒可使鮮花的保鮮期延長許多,因啤酒含有乙醇,能使花枝切口,消毒防腐,又含有糖及其他營養物質,能為枝葉提供養份。
13.使剪刀恢復銳利的方法
利用鋁箔紙,將二、三張鋁箔紙疊在一起,用剪刀剪一剪,剪刀立刻就會銳利的令人吃驚。
14.吹風機輕鬆去標籤
買禮盒送人時,價錢標籤很難撕掉,用手摳會摳的黑黑髒髒的反而更難看,如果用吹風機吹熱一下再撕,會很輕鬆的撕下來,不留一點痕跡!
15.啤酒除了喝還可以做什麼?
牛奶擦拭觀葉植物很不錯,其實,用剩下A啤酒來擦拭,效果更好!而且不怕招惹螞蟻,可用棉花沾啤酒,輕拭葉面,不僅灰塵,連長年污垢也能輕易去除,葉面留下自然光 澤。
16,不用芳香劑也讓家裡變香香
可利用自己的香水以棉花沾濕香水後,擦拭室內的電燈泡,燈泡一亮,香水就會溫熱發揮,整個房間就會充滿香氣了。
17.木製家具被蠟筆亂塗鴉
蠟筆污跡無法以水去除,用油漆溶劑雖可去除,但會剝去塗料而使表面受損,最適合的方法適用牙膏擦拭,不僅可擦的很乾淨,且也不會傷到傢俱。
18.廚房拖地先放醋
廚房的地板很容易積屯油垢,拖地前,不彷在拖把上倒入一些醋,如此就能讓油污逃之夭夭!
19.茶杯上有茶垢怎麼辦?
茶垢在茶杯上影響杯子美觀,用絲瓜布(化工)日久又傷痕累累,反倒藏污納垢。祇要用一點點牙膏,輕鬆抹上,用手清洗就可去茶杯上茶垢。若是茶垢很厚,就抹上後再等一下,有空再回來清洗,相信你會有一隻新杯子。
20.地板掃得更乾淨
將破掉不用的絲襪套在掃帚上做清潔的工作,可將棉絮、頭等難掃的東西,全部掃乾淨。
十四个徵兆预示你会长寿
上個世紀中,人類的平均壽命增加了30年,這可以說是人 類五千年曆史中最大的進步。而百歲老人的人數從1990年到2000年間也增加了51%。如何解釋這些巨變呢?健康、教育、疾病預防和治療方面的進步當然 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但你也許不知道,一些表面上看來似乎是不重要的生活習慣,或是你曾經的生活環境都能影響你的壽命。一項最新的有關長壽的研究列出了一系 列有科學依據的長壽徵兆。另外研究者們還給出了一些有助於長壽的建議。來看看你是否具備長壽因素吧。
1.你出生時母親還很年輕
芝加哥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一個出生時母親年齡小于25歲的人活到100歲的幾率是出生時母親大於25歲的人的兩倍。他們認為大概是由於年輕母親最先受孕的是她最好的卵子,因此產生更健康的後代。
2.你很愛喝茶
每天喝1至2杯茶對心臟很有好處,不過要確保茶是當天新沏的。超市裏的即飲紅茶則沒有這樣的健康效果。另外! 還! 有一些研究表明,喝牛奶會降低茶對心血管系統的保護效果。因此如果要往茶水中添加其他的調味品,最好加蜂蜜或檸檬。
3.多數時候你更願意步行
一項對2,603名男女進行的最新研究表明,每天堅持步行30分鐘的人可定義為身體健康的人。不管他們體內脂肪含量有多高,都要比每天步行少於30分 鐘的人更長壽。同樣,也有研究稱肥胖婦女可通過每天增加10分鐘的運動來改善其心臟健康狀況。因此午飯後不妨走路散散步,每天儘量以各種方式多做一點運 動。
4.你很少喝碳酸飲料
波士頓大學的科學家發現,每天飲一次或多次可樂會使你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加倍。代謝症候群是一種代謝異常聚集現象,主要包括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 病、腹部肥胖以及高尿酸與凝血因子的不正常等等,這些因素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實驗發現,可樂中的一種著色添加劑會增加動物患代謝症候群的 風險。另外,科學家們推測,愛喝碳酸飲料的人由於其味蕾長期接觸人造! 甜! 味劑,逐漸使其習慣於各種甜食,因此更易導致肥胖。
5.你有一雙強健的腿
背靠墻站立,腳慢慢往前走,然後再退回來直到你保持一個平穩狀態,但是背的下半部要始終緊貼著墻壁。盡最大可能保持這種姿勢,每天做一次,並且每次增加幾秒鐘的時間。
6.你愛吃紫色食物
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紫葡萄、藍莓和紅葡萄酒富含多酚,多酚能使血管保持韌性,有助預防心臟病和老年癡呆症。美國辛辛那提大學認知障礙研究中心主任馬 克克裏科瑞安 博士稱,凡是對冠狀動脈有益的食物對腦血管也很有幫助。對動物的初步研究表明,在飲食中增加黑葡萄能幫助改善大腦功能。另有研究顯示,每天喝一杯藍莓果汁 有助提升腦細胞功能,增加記憶力。
7.你在青少年時期,體重保持在正常範圍內
發表在《兒科學》雜誌上的一項針對137名非裔美國人的研究,對他們從出生到28歲之間做了跟蹤調查,研究表明,14歲時體重超重會增加成年時患?型糖尿病的幾率。另外據美國心臟學會的資料顯示,糖尿病患者得心臟病的幾率是正常人的 2-4倍。
8. 你不喜歡吃富含肉類的快餐
美國癌症研究院的一項報告顯示,每週吃紅肉超過 18盎司 會增加患結腸癌的風險;每天吃 3.5盎司 加工過的熟食肉類,比如熱狗、腌熏臘肉等,患結腸癌的幾率會增加42%。
9. 你曾經受過高等教育
哈佛醫學院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接受過12年正規教育的人,哪怕只受過 1年的高等教育,要比受教育年! 限! 少於12年的人多活18個月。據說,受教育越高,吸煙的可能性越小。美國疾控中心的數據表明,受過高等教育的成人中約有10%的人吸煙,而學歷為中學或者 更低的人中約有35%的人吸煙。
10.你有真心喜歡自己的朋友
美國西達克瑞斯特學院的心理學副教授邁卡薩丁稱,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很好的減壓劑,而知道有人一直支援著你,會讓你身心都保持健康。有研究顯示,慢性壓力削弱免疫系統的功能,使細胞加快老化,最終會使一個人壽命縮短4-8年。
11.你的朋友也很健康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如果你最要好的朋友體重增加了,那麼同樣情形發生在你身上的可能性是72%。主要研究者尼古拉斯克裏塔基博 士稱,要想維持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應該與那些和自己有相同生活目標的人交往。比如參加一個減肥健身的俱樂部,或者發展一個能和你長期一起散步的朋友等 等。
12. 你喜歡接受新的挑戰
有兩項研究顯示,那些自認為生活更有條理的、更自律的人活得更久,並且他們患老年癡呆症的幾率要比沒有他們勤奮認真的人低89%。主要研究者羅伯特 威爾遜教授稱,如果你善於控制你的注意力,那麼你將能啟用你大腦中的更多智慧。設立一些個人或職業上的目標,並設定期限挑戰自己,努力完成它們。也可以嘗 試做一些新事情來刺激大腦,比如你愛讀科幻小說,那麼下次可以嘗試讀本傳記,然後第二天再回憶一下閱讀內容。
13.你喜歡自己動手整理東西
一項研究表明,拖地、擦玻璃這些日常家務只要幹一小時左右就能消耗約 285大卡的熱量,從而將死亡幾率降低了30%
14.你是個樂天派
據《美國心理學家雜誌》報道,約有17%的美國人是樂天派,他們對生活有著積極的態度,有明確的目的和很強的社會認同感,他們要比悲觀派的人更健康。 美國埃默裏大學的社會學教授科裏凱斯博? h? 媊部A我們應該努力保持樂觀的態度,積極尋求生活的意義。在義大利的撒丁島或日本的沖繩,那裏有世界上最長壽的人們。他們都很勤勞地工作,但是他們更注重 和家人一起度過時間,提升自己的精神狀態,並且喜歡幫助別人。
延年益寿十则
一言:天下没有偷懒可得的健康。
二句:对于以往不愉快的事及逆境,不发牢骚;对于未来的日子煤油奢望,但求平安幸福。
三养:保养,营养,修养。
四忘:忘记年龄,忘记钱财,忘记子孙,忘记烦恼。
五福:有健康身体谓之福,有兴趣读书谓之福,有知己好友谓之福,有人惦念你谓之福,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谓之福。
六喜:一喜退而不休,二喜儿女独立,三喜无欲则刚,四喜问心无愧,五喜好友甚多,六喜心情不老。
七乐:知足长乐,闲中作乐,自得其乐,及时行乐,助人为乐,行善是乐,平安最乐。
八点:嘴巴甜一点,脑筋活一点,脾气小一点,度量大一点,心放宽一点,做事多一点,说话轻一点,,微笑多一点。
九常:齿常叩,津长咽,鼻长揉,眼长动,面长搓,足长磨,腹长旋,肢长伸,肛长提。
十少:少肉多菜,少盐多醋,少糖多果,少食多嚼,少衣多浴,少言多做,少欲多施,少忧多眠,少车多行,少气多笑。